作者: 信息中心 来源: 华声在线-华声论坛 时间: 2014-1-8 |
上海手表厂在党的领导下,以奋发图强、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克服了制造高精度、微小型零件的困难,攻克了许多技术关键,从1955年7月开始手表样机试制至1958年投入大量生产,仅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填补了我国无现代手表制造工业的空白点,创造了我国手表工业建厂速度上的奇迹,为国争光。上海A581型机械手表重要发展过程如下: 初始批试期 1956年8月,上海手表厂筹备处在完成最后一批手表样机的试制以后,开展了进一步扩大批次试制,摸索小批量生产所需要的工艺、工具和设备。并开展技术练兵和积累技术经验。
瑞士赛尔卡(SELCA)手表的表盘和机心,上海A581型机械手表即仿自此表。为了保证一套夹板的同轴度,在试制手表的工艺上采用小夹板和主夹板固紧在一起,以主夹板的轴承孔为定位基准,在钟表车床上镗削小夹板上的轴承孔,所以夹板零件均没有互换性,生产效率很低。 随即开展了对瑞士赛尔卡(SELCA)机心全面精确的测绘工作,在测绘的基础上对产品图纸充实了选用的材料、互换性的公差配合和各项技术要求,并验算了尺寸链,保证了产品图纸的生产可靠性,为大量生产奠定了重要的最基本的技术文件基础。1958年初,完成了全部产品图的测绘工作,把产品图定名为A581型手表。测绘产品图纸的同时,在学习《钟表制造工艺学》的基础上开展了用于大量生产的手表零件的工艺文件制订工作,为后继的大量生产奠定了保证零件加工质量的工艺技术基础。 生产技术的提高、创新和发展期 1958年上半年,手表厂筹备处搬至高安路19号,正式定名为地方国营上海手表厂,经订购进口设备人员的努力,该时已拥有一定数量的向瑞士进口的零件加工设备和制造精密工具所需要的加工设备。全厂职工也有大幅度的增加。
早期上海A581型机械手表的机心 该时工厂成立了夹板车间、动件车间、装配车间、工具车间和技术办公室,开始了A581型机械手表的大批量生产,并参照《钟表制造工艺学》开展了技术革新,至1958年底完成的重点项目有:保证夹板质量的重要模具、导柱式小孔修整模,重要设备夹板刨平机,加工夹板轮座的夹板铣床,用于大量生产加工轮轴的纵切自动车床精密凸轮,小模数齿轮铣刀,螺钉搓丝板,热处理光亮淬火炉,投影仪用玻璃样板,各种精密测量用的百分表、千分表等。这些技术革新项目的成功,为A581型手表的大量生产和达到大量生产互换性要求创造了重要的条件。 A581型手表的生产鼎盛期,为了适应更大规模的的生产,在1960年上海手表厂搬迁到榆林路200号,扩大了技术工作和生产系统的组织机构,建立了技术科,加强产品和工艺方面的技术工作。建立了工具科,加强工具方面的技术工作。建立了设备科,开展设备管理和技术工作。建立了自动车间,充实了上海江湾机械厂制造的大量的纵切自动车床。建立了机修车间,维修各种进口设备和创新自制设备。建立了理化车间,开展零件电镀工作,并自制表盘、表针。建立了冲压车间,开始自制表壳。并在霍山路340号设立了规模较大的工具车间,专业制造各种精密的模具、小模数齿轮刀具、各种加工夹板轮座、小孔和螺孔的和纵切自动车用的小刀具、精密测量仪表、塞规和卡规、投影样板、纵切自动车床用中心架、弹簧夹头等精密工具,确保了手表零件的制造质量。该时上海手表厂的技术科室和生产车间已有完整的体系,基本建成了一个具有现代化生产技术与管理的手表厂。
左图为早期581型手表后盖及后盖内侧面的钢印 1958年,上海手表厂在高安路时期,规定每个职工可以买一只上海A581机械手表,手表市场价当时为60元人民币,厂里卖给职工是48元,可分期付款,用6个月还清,这批表的后盖敲有一个“试”字,当时上海手表厂只有职工二百多人。上海手表厂在上海市轻工业局的支持下,于1959年自行培训了一批轻工专科学校的手表专业学生,于1962年毕业,充实到上海手表厂的技术队伍,壮大了厂里的技术力量,为后继的技术工作做出了贡献。 1962年上海手表厂成立了工程师室,进一步加强全厂的技术领导工作。 1963年又相继攻克了防水表壳的技术关键;攻克了机心中的全部镜面零件的镜面研磨技术关键。进一步提高了A581产品的质量。 A581型产品生产至1965年,为了克服主夹板上小孔较多的弱点和其他某些已认识到的缺点,经改型设计,定名为SS1型和SS
右:A581型手表后期后盖 经过1958~1966年九年的努力,在1966年,A581型和SS1型、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