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趣】皇帝亲耕与“一亩三分地”

  • 行业动态
  • 2022-05-05
  • 五一假期来临,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五一劳动节”早已经成为了假期的代名词,忙碌完许久的工作在这小长假里出门放松,是现代人生活中更为珍贵的小憩时光。

    每到此刻,我们总会在社交媒体上一遍又一遍地重复温习劳动节的真正定义是什么。

    五一劳动节的全称是“五一国际劳动节”,这一节日源自于国外,是由恩格斯领导的第二国际在巴黎举行代表大会在1889年7月提出的。19世纪60年代,在美国内战末期,美国工人提出了八小时工作制的要求,并为之开启了漫长的斗争。

    而我们国家的劳动节活动可追溯至1918年,它的成立离不开李大钊、陈独秀等众多知识分子的努力。在新中国成立后,我们也在1949年12月将5月1日定为了法定的劳动节。

    当然这是近现代的事儿了,那在古代,在没有劳动节定义的时候,是否也有与劳动相关的活动呢?

    众所周知,我们的农耕文明在文化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部分,相较于现在的“放假”制度,那时更突出的应该是各种农耕祭祀活动和对劳动百姓的鼓励。

    在西周的时候就有一个礼仪制度叫做“耕籍礼”。是中国古代帝王亲耕田地的礼仪制度。

    每年于春耕之前,帝王就会举办亲耕礼仪。以此来表达皇帝对农耕的重视,皇帝也要和老百姓一样进行劳动,也向上天表达自己祈求风调雨顺的诚意。

    中间的田为皇帝亲耕,众臣负责两侧陪耕。皇帝耕完后坐回观农台,看陪耕的臣子们耕完,最后由一些官员县令率农民耕完全部田才正式结束。

    而等到藉田秋收后,这些“御粮”都要存入神仓院,用在各种祭祀大典上,以示虔诚。

    既然是皇帝亲耕的地,这里就还可以聊到一个词:“一亩三分地”,它的出处正是与天子亲耕有关

    明清两代皇帝在京城设立祭拜神农的先农坛。每年仲春亥日皇帝都要到先农坛行祭农耕耤之礼,依照古制,皇帝亲耕时要右手扶犁,左手执鞭,而其“亲耕”的地块面积就恰好是市制的“一亩三分地”。

    不过这个词在现在来说,多已经被我们拿来形容独属于自己的小地盘,将个人利益或个人势力范围称为“一亩三分地”的说法了。

     

    运营 × 深圳市钟表与智能穿戴研究院

    素材整合自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商务合作

    协会秘书处

    ☎  0755-82949326

    ✉  members @ewatch.cn

    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求,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