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绣,是中国刺绣艺术的一朵奇葩,它独具浓郁的地方特色,为中国四大名绣之粤绣的主要流派。
它以立体生动、金碧辉煌、色彩亮丽、构图均衡饱满和富有浮雕效果的金丝绒线垫高绣法独异于其他绣种。
“针线上的艺术”,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发展到如今,潮绣越来越多地呈现在婚服、礼服上,并受到人们的喜爱。
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上,歌手谭维维一袭华丽的潮绣礼服,吸引了无数观众的目光。
这项源远流长的“针上艺术”,传说与黎族织锦同源。它始于唐宋,盛于明清,在历史的长河中饱汲了凤山韩水的精华。
清朝乾隆年间,潮州等地广设绣庄、绣坊,粤绣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当时潮州西门外天地坛、布梳街以及开元寺附近,已有绣庄20多家。绣品远销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一带,占领南洋市场,特别是带有民间浓厚地方特色的厅堂,佛庙摆设的绣品更是供不应求。
▲李淑英《九龙宝鼎》
潮绣以“立体垫高”和“金银结合”两大特点在中国四大名绣中独树一帜。
所谓垫高绣,即在绣地上铺贴一些棉絮,多少按纹样要求,最高有1寸多,然后绣上金丝绒线,使绣物有如浮雕,富立体感。
在丝线与色彩方面,潮绣最大的特点是强调金绒搭配,喜用大红大绿。潮绣一般使用大红大绿,对比强烈的颜色,这并不完全是感官的刺激,而是强调对比所产生的喜悦气氛。
而金绒搭配,大面积金银色的使用,使到任何颜色在同一画面上,都能够和谐共处,突出富丽堂皇、金碧辉煌,又不失典雅的艺术效果。
潮绣在纹样、色彩、构图等方面的设计,既要求有变化,又要求统一。
其技法灵活多变,随表现物象的需要千变万化,丰富多彩,归纳起来有”铺“、”垫“、”钉“、”贴“、”缀“等五种,但针法却有六角三叠踏针锦、垫棉过金针、双丁鳞、垫绣菊花畔鳞等200多种。
潮绣由于绣质材料的差异,还分为绒绣、钉金绣、金绒混合绣、线绣等品类。
其中,钉金绣是有别于其他绣种的独特存在。其针法复杂,有过桥、踏针、捞花瓣、垫地、凹针、累勾绣等60多种针法,其中“二针企鳞”针法为其他绣种所无。
以金银线为主,绒线为辅的称为金绒混合绣。绒绣,是在各种丝、绸、缎上,以平绣针法用丝绒绣出平的画面。题材多为飞禽、博古,用作画片、挂屏等。线绣,则纯用丝线平面绣制。
潮绣许多作品都综合运用了不同的绣法与针法,并有所创新。
如1982年获中国工艺美术品百花奖金杯奖的《九龙屏风》作品,就是运用了五大绣法,其中采用潮绣传统的钉金绣垫凸技艺,在龙头垫棉、垫纸丁,又用扎绒线丁勾勒,突出骨骼、鬓发;龙身垫棉絮高于画面二、三公分,浮雕般地体现了蛟龙丰满的肌肉,善舞的躯体。
也采用特有的钉金二针企鳞技法,产生出龙鳞片片闪光的效果。画面堆金积玉,流光溢彩,令人赞叹不已。
▲潮绣名作《九龙屏风》
运营 × 深圳市钟表与智能穿戴研究院
素材整合自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商务合作
协会秘书处
☎ 0755-82949326
✉ members @ewatch.cn
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求,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