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是中国主要的工艺礼品重镇,也是世界圣诞礼品制造中心和国内现代工艺礼品的研发、设计、制造中心,国内现代工艺礼品近70%出自深圳。
“工艺礼品行业市场很大,仅深圳就有两千多家相关企业,每年销售额达数百亿。但该行业的知识产权保护也面临着极大隐患。” 2005年12月21日,深圳市工艺礼品行业协会秘书长王少卿表达了自己的担忧。
盗版猖獗
《21世纪》:工艺礼品行业知识产权保护的隐患是什么?
王少卿:设计,特别是外观设计的仿冒现象非常普遍。工艺礼品大多是模具生产,仿冒很容易,不良厂商甚至只需买一个产品,倒个模具,立刻就可以生产盗版产品。经常是好的产品刚上市不久,仿冒产品就出现了。
《21世纪》:面对仿冒者,外观设计专利有多大的保护能力?
王少卿:申请外观设计专利是最常用也是最合适的方式,但耗时长久,专利申报后需要由地方和国家多级专利部门的审批,从申请到批复至少需要半年。生产厂商要么等待专利批复,坐视市场时机流逝,要么在拿到专利前开始销售产品,引来大量的仿冒者。
另外,随着打假力度加大,造假也更趋隐蔽。造假者往往在不同地方生产盗版产品部件,然后组装销售,甚至采取地下作业、以游击战形式迅速转移资金。而且,礼品行业技术含量并不太高,比较精明的厂家往往会在被仿冒的产品上稍做修改,打起官司很难断输赢。
《21世纪》:这样打假调查取证的难度很大?
王少卿:对。即使企业及时发现盗版并调查取证,但花费的时间都非常长。而工艺礼品单一产品的生命周期往往只有几个月到一年,所以经常是取到证后盗版企业已经关门走人。这时即使拿到专利,也起不到保护作用。
目前国内涉及到工艺礼品刑事保护的罪名只有假冒专利罪和侵犯著作权罪,对这类仿冒缺乏打击力度,这与目前工艺礼品行业由于仿冒猖獗所造成的危害性相比是不成比例的。加上往往是团伙作案,一般民法打击有限,经常是打了又来。
《21世纪》:这对正规企业的心态有什么影响?
王少卿:因为权利取得成本高,周期长,效果不明显,很多厂家对知识产权保护已经失去信心,不愿申请专利,从而导致恶性循环。现在深圳2000多家工艺礼品企业,申请了商标的只有20%左右,申请专利的更少。
这使得很多海外企业的产品迟迟不敢进入国内,因为这些产品一般比较畅销,而且生命周期高达2年到3年甚至更长,他们不愿意在无法获得有效知识产权保护的情况下贸然进入市场。
急需破局
《21世纪》:如何应对该行业的盗版情况?
王少卿:最理想的是,国家直接从立法阶段予以考虑,加强工艺礼品行业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缩短申请时限。
另外可以尝试对工艺礼品的外观设计专利申请实行特殊对待,由于外观设计只需要满足新颖性、合法性,而不像发明与实用新型那样需具备创造性,因此在实践中完全可以缩短其授权期限。这是最有效的办法,即使国家立法较难,在工艺礼品行业发达的地区,比如深圳,进行地方立法也是可行的。
《21世纪》:但立法是一个长期过程。
王少卿:对,所以我个人认为可以在执法程序上考虑。现在进行工艺礼品外观设计专利申报,必须报到总局,如果可能,我认为可以将审批权下放到地方,这将大大缩短申报时间。
《21世纪》:在实际的保护过程中,取证往往很难,这方面您有何建议?
王少卿:可以通过行业内的办法甚至行规形式做些工作。深圳市工艺礼品行业协会曾在2年前向有关部门提交一份建议,希望由业内权威专家组建知识产权认定专家委员会,对原创、仿冒产品予以认定,作为执法过程中的一项证据,以缩短执法时间。不过该建议目前还没有实际结果。
《21世纪》:有关部门对你提到的行业现状有何态度?
王少卿:去年底,深圳市的人大依法治市领导小组、深圳市委政策研究室、深圳市中院、深圳市检察院、深圳市公安局、深圳市工艺礼品行业协会和泓策机构一起就工艺礼品的知识产权保护进行了课题研究,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现在问题关键在于,即使政府重视,我们也需要在现行的立法和执法程序情况下,寻找出一个可行的解决方案。
《21世纪》:这也就是说,你认为政府和法律法规是最根本的办法?
王少卿:对,但仅此也不够。这需要政府、行业协会、企业多方面通力协作,通过构筑“行业自律保护—行政保护—司法保护”三道“防火墙”,实现工艺礼品行业的知识产权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