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曾想过,一张寻常的纸张,在匠人巧手下可以变成飞鸟游鱼,亭台楼阁,甚至演绎出栩栩如生的世间万物?
这便是纸雕。 一门以纸张为原料,用刀具塑形的民间艺术。
纸雕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中国汉代。当时蔡伦改进造纸后,纸张逐渐普及,人们开始尝试在纸上进行艺术创作。早期纸雕主要用于祭祀和丧葬仪式,如制作纸人、纸马等随葬品,这些纸雕作品造型简单,以实用功能为主。
隋代以后,中国北方民间流行剪“彩盛”,到唐朝时仍传世不衰。宋代以后,造纸业逐步成熟,纸雕艺术得以发展。
当时艺人采用剪刀制作纸雕作品,连剪带刻,改变了原来单纯靠刻刀的技法。在18世纪中叶,由一些欧洲的热爱创新的艺术家发扬,将纸雕艺术的发展推向了鼎盛。
2008年,纸雕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据说,在旧时的山西黎城,纸雕会作为女子出嫁的特殊嫁妆。出嫁时母亲要亲手为女儿雕刻一件外观非常漂亮的、上下五层共32个大小不等的、盒摞盒的纸雕艺术品嫁妆——“样本子”,放在箱底层。
内部除了母亲给的压箱钱外,还分门别类地存放有男女老少各个年龄段所需要的各式各样的鞋样、袜样、一年四季的帽样、绣花样、窗花样以及针头线脑等女红所需之物。
其制作极尽巧思:农妇利用废纸边角,折出风车、花篮等小件,再以“插、摞、粘、压”手法组合成型,最后覆以花布并缀上盘扣。
这个立体的、多功能的特殊嫁妆品要陪伴女子的一生,是她做针线活的“资料库”。它不仅美观实用,而且是纸雕艺术的传承样品,仅这一点就可以看出纸雕艺术的魅力。
而如今纸雕创作题材以中国时事、山水、人物为主,具有浓厚的中国时代特色和民间特色。
纸雕的制作工艺复杂,一件作品的完成需要经过选纸、画稿、雕刻、装裱等多道工序。匠人们需要具备扎实的绘画功底和娴熟的雕刻技艺,才能将一张普通的纸,幻化成令人惊叹的艺术品。
随着时代的发展,纸雕技术也在不断演进。目前出现了三大主流流派:立体派、实验派和刻版纸雕。
立体派纸雕:主要是通过对纸进行特殊处理,加入一些辅助材料,使纸具有可塑性,然后进行雕刻、粘贴等处理,或直接在纸上进行裁剪、折叠,将平面的内容在三维的空间里展示出来。配合灯光使用的光影纸雕能够营造出空间层叠的梦幻质感,加上入门简单,容易上手,在年轻人当中最受欢迎。
实验派纸雕:特点是色彩与题材丰富,讲究几何美感。通过剪、粘、折等方式,将平面的纸张制作成浮雕的样式,作品具有层次鲜明的特色,入门较容易,便于推广,国内外很多学校和艺术中心都开设了纸雕艺术课,培养学生的审美和艺术创作能力。
刻版纸雕:起源于中国,是由军人艺术家王立明在融合中国传统民间剪纸艺术与版画艺术后,开创的一种新的纸雕创作技法。选材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古朴典雅,意境深远。刻版纸雕的诞生开创了中国纸雕艺术的新篇章。
纸雕结合了绘画和雕塑之美,既承载了中国悠久的历史,又见证了东西方文化的融合。
如今纸雕在年轻人中广受欢迎的火热现象,与其说是受西方潮流影响,不如视为中华传统工艺借助现代审美的复兴来得更贴切。
运营 × 深圳市钟表与智能穿戴研究院
素材整合自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商务合作
协会秘书处
☎ 0755-82949326
✉ members @ewatch.cn
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求,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