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2005年商业市场:东西南北中商家大盘点

  • 行业动态
  • 2006-01-09
  •    我们已经迈入了充满希望的2006年。回顾2005年商业市场,在激烈竞争的背后,诸多商家不约而同加快了调整步伐。

        纵观几大城市有代表性的商家,因历史、地域和经济发展的不同,呈现出不同亮点。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迅速寻找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空间是诸多商家的必然选择。在这种态势下,各地商家的调整也出现了一些共同趋势。比如,针对消费者的不断分层,商家不约而同地在进行市场细分。一方面加强服务,另一方面调整销售结构,走品牌升级的路子。

        新的一年里,诸多商家的一致看法是,只有立足于服务消费者,不断创新,与消费者互惠互利,才能真正占领市场。

        北京:王府井百货 销售结构趋稳定

        由外地到北京,少不了去王府井购物。说起百货大楼、东安市场这些王府井商业街最具有代表意义的商场,都同属北京王府井百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旗下,此外还有长安商场和双安商场,都是以百货零售业为主的综合商场。在百货零售业越来越受到多方挑战的当前,一个具有半个世纪历史的老字号,依然能保持赢利水平的稳定,实属难得。王府井百货可以说是北京商圈的一个缩影。

        据王府井百货有关负责人介绍,2005年王府井百货的销售额基本保持了稳中有升的态势,同比增长了10%左右。从商品的类别来看,服装类、化妆品和黄金珠宝的销售额一直处于稳步上升的趋势,增长速度较其他商品要快,依然占据销售额的绝大部分。性别消费也依然明显,女装和男装的销售额比例达到了6:4,加上化妆品,满足女性需求的商品在百货大楼的销售中占到主力位置。另外,2005年品牌好、知名度高的商品销售额上升得最快,这和其高档定位是一致的。2005年,王府井百货的国际品牌占比已经从5%提高到了20%至25%,正式宣布从传统百货业向现代百货业过渡。

        从季节和月份的销售情况来看,王府井百货在2005年体现出季节性消费不明显,以黄金周为主的假日消费拉动的特征。这在北京的商圈也可算是一个共同的规律。周末双休日的营业额与工作日周一至周五的销售额基本持平,而几个黄金周,则构成了一年销售曲线的几个峰点位置。如今,换季借助新品销售和返季销售等促销手段都难以再掀起市场热点。

        一个引人注意的现象是:家电类商品销售额的下降幅度较前两年小了很多,基本趋于稳定状态。近年来,由于家电大卖场的大量涌现,在品种和价格上不具优势的大型百货商场的家电销售额一直处于萎缩状态。而这种萎缩的趋势在持续两三年的时间之后,在2005年重新到达了一个均衡点。据业内人士分析,百货业的家电商品销售额尽管会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但这部分市场也不可能完全被大卖场所吞食,家电商品不可能从百货店完全撤出。而王府井百货自身,只要还有市场,也会继续满足这部分顾客的需求。而且,以剃须刀、电吹风等快速消费品和淋浴器、洗脚盆等家居消费品为主的小家电,在百货大楼依然享有比较稳定的市场份额。在电器卖场和便利店的挤压下,这一部分小家电依然能够以品质和特色为卖点,在百货业继续生存。

        从营销手段来看,王府井百货也进行了一些新的尝试,有网上购物和电话购物等多种新方式可供选择。但这部分销售额在2005年没有什么增长,占整个销售额的比例始终很小,主要是以团购为主。专家分析,传统百货的营销模式目前很难有大的突破,这和特定的生活水平和消费习惯密不可分。文/本报记者 洪敏

        广州:友谊商店 高端消费渐走强

        “估计到今天中午,我们就能提前完成2005年18亿元的目标销售额啦!与2004年相比增长37%。利润将增长1倍。”2005年12月25日上午10时,刚刚踏进广州友谊商店6楼的会议室,公司营运部的负责人就兴奋地告诉记者这一喜讯。接着,他向记者仔细分析了友谊商店全年的销售情况以及广州人当下的消费心理和市场趋势。

        高档商品受欢迎。目前,广州友谊拥有广州环市东路、时代广场、正佳广场三处店面,经营品种逾10万种。但是,对广州友谊商场来说,更有价值的是10万个消费能力强、忠诚度高的VIP会员。近年来,针对广州人的经济实力以及消费趋势,广州友谊商店加速了引进世界知名品牌的步伐。据统计,2005年精品百货的销售额同比增长25.62%,其中进口钟表类增长31.56%,高级品牌化妆品增长15%。仅仅进驻商场一年的世界名牌“卡地亚”,2005年已热销1840万元的手表和首饰,日均销售额达150万元。

        升级版家电成亮点。近年来,受四处开花的家电大卖场的影响,广州各大百货商场的家电销售业绩普遍欠佳。但来自广州友谊的销售报表显示,家电类产品在2005年却有上好的表现:在黑色家电中,电视机增幅22%,音响增幅24.75%;而电冰箱、洗衣机等白色家电类也增长了23.52%。据分析,家电销售的增长集中在平板电视、液晶类电视、超大容量电冰箱等“升级版”的家电产品上。而这一趋势也基本上与全市的家电销售行情相吻合。据广州市统计局资料显示,2005年,家电和音像产品销售成为广州零售市场的一大亮点。其中,广东苏宁电器有限公司、广州市万佳百货有限公司、广州市松厦冷气有限公司等家用电器及音像器材类销售同比增速均在30%以上,其中最高增速达65.7%。

        家居用品、礼品、保健品旺销。数据显示,2005年广州友谊的超市销售额同比增长了18.82%,增幅仅次于精品类商品。据介绍,针对广州人家居用品消费的高档化走势,广州友谊及时扩大了经营规模,大量引进国外品牌,结果反应热烈,其中进口厨房用品销售得特别好,仅是厨具就增长了50%。在“五一”、“十一”两个黄金周期间,广州友谊的红酒、高档茶叶、虫草燕窝等滋补品的销售都有较大的增长。

        广州友谊商店可谓集经典与时尚于一身。如果把它当作展现广州人消费心理与生活品质的一面橱窗的话,那么,我们从这里分明感受到了广州人的消费已从“量”的满足,转向追求生活品质的提升。文/本报记者 庞彩霞

        上海:百联集团 板块改造创热点

        面对百货业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上海百联集团旗下的“百货板块”不断“变脸”,经过2005年的整合,集团百货事业部的三大经营板块都市型百货、老字号百货、社区型百货初露眉目。

        百联对旗下百货业的改造可以分为三个步骤:刚步入2005年,百联集团就将新华联商厦、华联杨浦店等门店改为“东方商厦”,与原先位于徐家汇的东方商厦和百联在常州的东方商厦一起,组建为以“东方”为商号的本土连锁百货企业,并成立了统一的招商采购中心,把目标放在高端市场,将商品礼品化。东方商厦旗舰店于2005年11月11日晚开卖奥运吉祥物“福娃”,不到3天,销售额达到60多万元,居全国各大奥运特许商品零售店销售额前列。此外,东方商厦瞄准VIP客户,打造“精确营销”,现在VIP会员已达10万户,占整个客流量虽然仅为几个百分点,却创造出整个商厦40%以上的销售额。

        2005年中,百联又将老字号板块中的南京东路华联商厦,改名为“永安百货”,内部调整走的是现代百货之路,不但在商品结构上定位于中高端,引入了一二线品牌和众多中高档品牌,而且还大大增加了休闲商业功能。一楼化妆品区域,引进CHANEL、CD、兰蔻、卡地亚等一二线品牌;二、三楼女装区域:引进适合年轻女性的时尚服饰;四、五楼男装等区域:引进年轻男士时尚服饰、数码小家电等。

        百联集团从年头做到年尾的就是对社区百货的改造,目前已经将华联商厦部分门店改为“友谊百货”,集团对社区百货定义为:“位于居民聚居区域,满足居民普通消费需要及日常消费的百货”,在此基础上,百联所有社区百货,都将向中档定位转型,实现连锁化经营。与此同时,还有社区百货定位及内部商品结构的调整。为摆脱受大卖场与市区百货双重挤压的不利局面,对原有品牌的1/3做出调整,以中档定位的时尚品牌服饰、黄金珠宝首饰、世界品牌运动服饰作为主打品类,同时采用购物中心化的经营方向,大幅度增加餐饮、健身、美容等休闲功能。

        百联百货事业部表示,旗下20多家百货商厦通过结构调整,面貌一新,以2005年国庆节日7天的服装销售为例,实现销售2.2亿元,同比增长9%。因此,继续进行调整和整合,突出特色,提升核心竞争力,依旧是百联百货业在2006年的基调。文/本报记者 李治国

        武汉:武汉广场 品牌调整领时尚

        2005年,武汉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首次突破3000美元。宏观经济的良好势头,为武汉商业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连续8年蝉联全国零售单体经济效益冠军的武汉广场,2005年销售同比增长8.4%,利润同比增长12%,再度领跑武汉百货业。

        2005年被誉为武汉广场的“品牌调整年”。全年共引进品牌新渠道110家,年销售额突破500万元的品牌达到30家,其中,“周大福”、“耐克”与“阿迪达斯”这三个品牌的合计销售超过1亿元。

        业内人士分析,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预示着消费结构将升级,从而带来商业业态和经营结构的提升。目前,武广高、中、中低档商品结构,由前几年的从2:4:4调整为3:5:2。

        有专家分析指出,消费结构的变化折射了社会前进的步伐,居民由家庭消费模式向享受型转变已是大势所趋。

        在我国商业格局中,武汉可谓竞争激烈。本土四大上市商业集团及众多外来零售巨头同场竞技。在“送券打折风”素来劲吹的武汉商界,2005年,武汉广场显得有点“另类”,通过一步到位的价格,为顾客创造轻松的购物环境。做市场在于先声夺人,在日益成熟的消费者面前,价格战已难以奏效,武汉广场将通过品类、品牌的重新组合,选择一批最有市场号召力、最具个性的品牌及最具实力的供应商进行强强合作,使自身成为一个主题鲜明、引领时尚的窗口。

        作为现代化购物中心,武汉广场依靠创新走出一条企业品牌之路。2005年,武汉广场VIP沟通会成为业界关注的亮点。针对高端VIP贵宾和优质品牌,VIP沟通会在二者之间架起一座时尚桥梁,让高端消费者与顶级品牌进行充分的沟通和互动。与此同时,来自吉林国贸、苏州石路国际等十余家省内外的咨询团接受了武广多种方式的管理输出,为业界同行提供优质服务已经成为武广对外管理输出的产品,服务在武广的对外管理输出上成为一种经营。

        展望2006年,拓宽服务领域,为企业持续发展积累动力资本;深化培训体系,创新管理思维,为打造百年品牌奠定文化基础,将是武广2006年要完成的两个重大课题。文/本报记者 郑明桥 通讯员 王凯蕾 刘萱

        成都:红旗连锁 名优土特成卖点

        “红旗连锁2005年分店增长幅度达10%,销售增长幅度达到15%以上,红旗连锁正以稳健、良性的势头向前发展。”成都红旗连锁有限公司董事长向记者描述了红旗连锁的发展蓝图。

        在四川,提起红旗连锁几乎无人不知。短短5年间,红旗已开设了600余家连锁店。在众多的的消费品中,白酒类、调味品类、干杂、饮料和小食品排在了居民消费品的前列。而本地名优土特产则成为长期畅销的商品。外省人到四川,总喜欢购买诸如“广汉缠丝兔”、“唐场豆腐乳”、“白家粉丝”、“郫县豆瓣”等四川名优土特产品带回去。在红旗连锁店,四川名优土特产应有尽有,方便了消费者。

        回顾2005年,红旗连锁在经营上不断创新,已经成为西部地区最具规模的以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为一体的商业连锁企业之一,与3000多家供货商建立了商业合作关系,全年的销售额达到25亿元左右。

        近期,红旗连锁有限公司投资3000万元建成了西部第一家、国内领先的“POS/MIS自动化管理系统”,建成后,全面提升了红旗连锁的现代化管理水平,使商场和供应商可以对商品的库存量、销售量一目了然,在第一时间补充和调剂商品。记者在采访时碰到了一位来自山东的供货商,他告诉记者,自己第一次来到红旗连锁办事,得到了非常热情的接待。无意中,得知红旗连锁的“POS/MIS”系统,他马上上网一试,绝了,网上可以随时掌握供货、销售情况。他当即决定和红旗合作。像他这样加盟红旗的供货商还不少。

        红旗连锁在连锁店的布局、规模上,突出便民特点,选择以成都为中心,以地级市、县为主线的辐射整个四川的撒网式布点,形成了以贴近社区及高校等中小型便民超市为主的经营模式。红旗连锁还把“村村放心店”开到了偏远乡镇。

        展望2006年,红旗连锁将开拓国际市场,让国际产品走进来,送名优土特走出去。下一步将重点打造收购后的红旗商场,将四川所有的名优土特产品、消费品集中在这里,将其做成推广四川名优产品的一个卖场,做成红旗连锁的旗舰店、精品店,成为向国际国内客户推广四川名优产品的一个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