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入世促深圳钟表业成功转型

  • 行业动态
  • 2011-12-12
  • 作者: 刘虹辰  来源: 深圳商报   时间: 2011-12-12

      深圳钟表业正引领中国钟表行业走向国际化。昨天,深圳市钟表行业协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朱舜华接受深圳商报记者专访时指出,入世十年,在全球各主要经济体高度关联、相互依存的形势下,深圳电子、钟表、机械、珠宝等产业广泛参与到国际竞争中,在与海外同行广泛合作的进程中不断发展壮大,逐步实现了产业转型升级。

    朱舜华,深圳市钟表行业协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深圳市钟表研究院院长、深圳市第五届政协委员、中国钟表协会副理事长、深圳市会展协会常务副会长,中欧国际工商学院EMBA09优秀毕业生。

     

      入世促深圳钟表业成功转型

      记者:请谈谈入世10年钟表企业有何变化?入世对深圳钟表企业乃至产业有何影响?

      朱舜华:10年前,深圳钟表出口多以加工贸易为主,品牌市场同质化严重,同行们都喜欢打价格战。10年后,一般贸易出口大幅度增加,出口量减但价格飙升,深圳钟表品牌在市场竞争中多注意差异化,深圳钟表企业更注重创新,涌现了飞亚达、依波、天王等一批中国名牌产品,深圳数十个钟表品牌在内地市场拓展很顺利,更难得的是,飞亚达、依波、廊桥等钟表的国际化之路已经初具雏形,深圳钟表产业转型明显,入世推动了钟表业的发展。

      记者:入世对钟表业有何政策方面的影响?

      朱舜华:入世之后,国内市场向国外开放,取消了手表进口许可证限制。钟表业没有了产业保护政策,必须要参与到全球化竞争。钟表市场对外开放后,国外钟表品牌一拥而入。入世之前,瑞士钟表品牌进入国内市场的并不多;入世之后,目前进口钟表品牌的数量剧增,大约是10年前的近30倍。

      国产钟表的品牌化之路,走得如此红火,也要拜入世所赐。国内钟表品牌在与瑞士等国际钟表品牌同台竞技的过程中,发现了明显不足,学会品牌创建需要运营,需要策划,边学习边琢磨边转型。如今,深圳钟表飞亚达、依波、天王带领着“深圳手表”的十多个品牌转型非常成功,在国内钟表品牌中居于龙头地位。近三年厚积薄发,保持年平均增长30%的态势,2011年预计行业平均增长超过35%。

      入世推动企业合纵连横

      记者:请结合钟表业的入世路、行业动态等,来谈谈深圳钟表企业的国际化现状。入世之后,深圳钟表企业积极走国际化道路,最近有何新动态?

      朱舜华:由香港表厂商会、广东省钟表行业协会及深圳市钟表行业协会联合举办并轮流承办的行业大型研讨会第20届粤港钟表研讨会刚刚在深圳举行,强化粤港区域交流也是入世的产物。大家一起探讨钟表行业国内和国外市场现状,及钟表行业发展的共同目标,国际市场汇率不稳定及瑞士、日本机芯的供应持续紧缺,对中国钟表行业的影响和相应对策,以及珠三角制造业人才市场供求、薪酬福利待遇、未来挑战分析等。

      大家之所以能聚集一堂,共同探讨未来钟表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入世带给产业的冲击。入世推动了企业之间的合纵连横,使得企业家们视野更广阔,更善于在国际市场上竞争。

      目前,深圳已经有六七家企业在操作并购瑞士钟表企业。尽管在走国际化之路进程中并非一帆风顺,尽管并购之后管理和运营会很艰难,但走出去融入到国际化大家庭,中国企业的生命力才会更顽强。

      记者:请谈谈您对钟表业国际并购的看法。

      朱舜华:中国的企业从制造转型升级是产业发展的必然,依托国内市场,可以在品牌建设和营销渠道上有比较大的作为。欧美市场的成熟和近年的不稳定,让很多欧美中小企业期待与中国企业进行联合发展,中国有制造基础的企业,应该把握这样的机会,积极展开多种方式的合作,以市场换取技术,逐步提升管理和品牌运营能力,以双方的共赢作为未来发展的基础,共同营造互惠互利的商业模式,制定长远的战略发展规划,在未来十年实现左右全球钟表行业的目标。

      记者:深圳电子、珠宝、服装等产业也在抓紧转型升级,请谈谈对各产业国际化的看法。

      朱舜华:钟表、珠宝、服装、机械、电子等深圳各产业在入世之后,迅速摆脱了不适应,依托毗邻香港和辐射内地的优势,比较快地获得了国际上的信息与机会,产业发展速度非常快,许多产业每年都以两位数增长,外向结合度非常高,与国外产业有更多联合、更多协作和更多的贸易空间,还有更多的机会与国外企业一起联合开发、联合销售、联合经营市场,这使得深圳产业空间越来越大。

      我认为在国际化之路上,企业应抱团出海,用战略思维来考虑发展问题、提升学习能力、勇于承认不足并持续改善管理能力,在技术和研发上敢于投入,主动转换观念,以“产品质量、管理创新、品牌设计、引领时尚、国际视野”,建立企业家和企业的发展规划。

      国际化战略要在危机中进行战术布局

      记者:入世10年,钟表业的最大收获是什么?最宝贵的财富是什么?

      朱舜华:钟表产业最宝贵的财富是认识到钟表行业是都市产业、是时尚产业,具有其他日用消费品所没有的广泛跨界特点时尚圈、展示个人风格、特定财富圈、具有收藏价值、精密制造、数字电子技术、珠宝饰品、设计、新材料应用、高新技术应用等。

      记者:国际化,深圳钟表的最大困境与最大危机是什么?入世10年,钟表业最艰难是在什么时候?是如何度过的?

      朱舜华:在国际化进程中,在深圳产业的发展进程中,包括深圳钟表在内的许多产业都面临困境和困惑:首先是定位问题,所处的产业到底是“传统优势产业”还是“劳动密集型行业”?其次是面对产业升级转型的压力时,是“产业转移”还是“升级改造”的选择。

      深圳有很多发展多年的优势产业,如钟表、服装、珠宝、皮革等,它们在中国具有领先地位,最能够实现“品牌化、时尚化、国际化”,这些产业是依托于都市发展的时尚产业,通过国际化的市场化运作,完全有能力在未来20年成长为引领中国时尚产业的品牌。经过多年努力,中国钟表珠宝展团终于在入世十年之际取得阶段性成果,把飞亚达表、依波表、廊桥表和TTF、缘如美、丰沛珠宝,推荐进入瑞士世界钟表珠宝展的国际品牌馆参展。

      记者:如何看待目前的欧债危机对产业的影响?

      朱舜华:目前的欧债危机绝对会冲击钟表行业,有部分管理不善、产品线处于低端的企业,将面临破产的形势,而近年来积极转型升级、注重品牌经营的企业将要预备度过一段比较艰难的阶段,但可以依托国内市场进行国际化合作,并在未来获得市场的机会。

      或许欧债危机爆发,是正式并购的好时期。目前的形势,正是企业走出去、寻求欧洲有技术和品牌的企业进行国际化合作的良机,拥有“国际化人才、独有的技术、具有市场影响力品牌”,深圳钟表业的国际化战略应该在危机的时候开始战术布局。

      朱舜华

      “深圳钟表业成功转型升级和走上品牌化之路,皆为入世所赐。目前的世界经济危机,正是深圳钟表企业开始国际化战略布局的良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