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信息中心 来源: 新浪网 时间: 2011-11-15 |
11月13日,飞亚达手工掐丝珐琅腕表“艺”系列鉴赏会在太原市隆重举行。据悉,该系列腕表是飞亚达首度推出的珐琅产品, 3月底首次在巴塞尔国际钟表珠宝博览会上亮相,此次鉴赏会则是该系列产品在国内巡回展中首次在山西太原露面。该系列产品独特的工艺魅力与文化内涵,吸引了众多钟表爱好者与投资者的眼光。此次鉴赏会,《时计》杂志主编,瑞士高级钟表基金会会刊第一位中国记者,“中国与钟表研究室”和C2HH创立人,著名腕表评论人常伟先生也受邀出席现场活动,与到场贵宾共同解读和分享钟表艺术魅力。 中国传统经典文化与珐琅工艺结合,是飞亚达“艺”系列手工掐丝珐琅腕表的最大特点。鉴赏会现场展出的“艺”系列产品分别取材“辛亥革命百年纪念”、“紫禁城建筑艺术”、“民族风情”。不同款式表盘图案各异,有“云南讲武堂”、“武昌红楼”、“太和殿”、“故宫角楼”、“民族少女” 等特色画面,古朴的建筑、湛蓝的天和飘忽的云,随指针优雅划过,静默诉说着历史的变迁;表盘上的珐琅制作极其精美、细致,流光溢彩,温润而晶莹,以其特有的美丽记录下经典历史与文化,尽显神秘高雅。 “手工掐丝珐琅表的制作工艺要求非常高。耗费100 个以上的工时、几十道工序,才得以完成一个珐琅表面,假如其中某个环节出现意外状况,就会整只报废”。制作过程中,飞亚达的工艺师首先要细心绘出主题,然后在纯银底板上用不到0.07 毫米粗、如发丝般的纯金细线勾勒图案。期间勾勒轮廓区分色块,再以鹅毛管沾取珐琅釉料逐一分区上色。之后,经过几十次的熔烧和冷却方可成型。每一种工艺都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心血,独特的艺术凝聚在珐琅腕表上,时光流转却仍光艳如昔。据悉,起源于15世纪的珐琅工艺,自19世纪50年代后,仅剩少数顶级制表厂,还有能力制作这种在古代曾是皇家贵族所专享、财富地位象征的彩绘表。目前全球能制作珐琅表的大师为数甚少,该传统制表工艺变得小众而稀有,弥足珍贵。 著名腕表评论人常伟先生与到场贵宾分享钟表艺术魅力 据介绍,飞亚达“艺”系列腕表除了采用了繁复而精美的手工掐丝珐琅工艺以外,还搭配了超薄机械机芯、柔软黑山羊皮表带,每款产品全球限量10枚,具有非常高的鉴赏与收藏价值。 绝美表模进行名表展示
飞亚达销售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品牌推广总监徐创越先生在现场表示:“‘艺’系列以中国元素为背景,取材于 ‘辛亥革命’‘紫禁城建筑’等文化元素。飞亚达以此向伟大的事件以及艺术致敬,以珐琅工艺再现恢弘的历史文化传奇。‘辛亥革命’影响了整个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今年恰逢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而‘紫禁城’则代表了中国古典建筑文化的精髓,最具中国文化韵味。之所以选择这个系列作为飞亚达进驻国际品牌馆的主要展品,也是希望借中国传统文化之美为飞亚达产品带来创新,向世界钟表行业展示中国钟表的独特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