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传统产业“微笑”转身

  • 行业动态
  • 2012-03-09
  • 作者: 徐强  来源: 深圳特区报   时间: 2012-3-9

    逾百服装品牌畅销大中城市 黄金珠宝已占全国七成份额
    深圳传统产业“微笑”转身 

             3月6日,15位来自深圳钟表珠宝行业的企业家们谈笑风生,登上香港飞往瑞士的班机,参加昨天在巴塞尔举行的2012世界钟表珠宝博览会,这是深圳钟表珠宝企业家代表团第四次参加巴塞尔钟表展,也是历年来组团规模最大的一次。

            巴塞尔钟表展是世界顶级的钟表界盛会,在欧债危机阴霾未退、欧洲经济复苏放缓的情况下,深圳钟表珠宝企业家组成这么大规模代表团,参加巴塞尔钟表展,对正在加快产业升级转型中的深圳传统产业有怎样的作用?

            “巴塞尔钟表展是检验产品品牌和企业实力的最好试金石。此行有两个目的:一是展示深圳钟表制造的实力;二是寻求与世界大品牌合作的机会。”代表团负责人说。

            该负责人的话也道出了代表团所有成员的心声。“两个目的”显示了深圳钟表、珠宝产业经过近几年的快速转型升级,积累出了充足的信心;“四次出征”则表露出以钟表、服装、珠宝为代表的深圳传统产业不甘于“为他人做嫁衣”,要在品牌云集的国际市场占一席地、分一杯羹的“野心”。

            事实上,深圳传统产业中的一部分优秀的企业已经将“野心”变为现实。在2008年金融危机还未全面爆发的时候,深圳依波钟表通过参加巴塞尔钟表展,敏锐捕捉到商机,果断出手,成功收购瑞士一家钟表企业,将深圳钟表制造和瑞士钟表制造通过一次资本融合,完美地结合在一起,顺利地将研发、制造和营销触角延伸到世界钟表制造的核心腹地——瑞士。

            很多业内人士事后评价,这是深圳传统产业一次成功的突破。

            看着这些传统产业的企业家们微笑着踏上班机,走出国门,人们很容易联想到很多年前从事传统产业的企业家们,同样也是踏上班机,同样是走出国门,但目的和表情却截然不同。前者是带着高附加值、高档次的产品参与国际竞争;而后者则仅仅是为谋求产业链中最低端的加工制造环节,为追求一个订单,或者仅仅希望国际大品牌给一个代工的机会,由于受制于人,表情自然凝重。

            企业家们前后两种表情的变化,也记录了一段真实的历史,讲述了深圳传统产业如何由代加工领取微薄加工费,到实现自主品牌,通过生产高附加值产品参与国际竞争的故事。

            很多人愿意把这个故事比做“深圳传统产业实现了华丽的转身”,经济学上则将这一变化用“微笑曲线”,更形象地进行概括。

            以钟表、服装、珠宝产业为代表的深圳传统优势产业,以强大的加工生产制造能力为基础,一端依托产品设计和研发环节,一端依托产品的品牌和营销环节,走出一条高速增长的转型升级之路,也画出了一条两端高、中间低的微笑曲线。

            转型升级成功的标志在于产品能卖出好价钱。高质代表着高价,近几年,以飞亚达、依波、伯尼等为代表的深圳钟表企业,通过加大研发力度,生产制造出拥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机芯,形成自主品牌,产品广受好评,上万元的高价表开始出现。

            转型升级成功的标志还在于品牌知名度。在此方面,深圳服装产业最具代表性。数据显示,“深圳制造”的100多个国内知名服装品牌,已经占领了内地大城市一类商场的六成市场份额,形成了“中国女装看深圳”的行业格局。

            转型升级成功的标志更在于拥有相当的市场占有率。深圳珠宝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成功实现了这一点。数据显示,深圳是国内最大的珠宝产业的设计、研发、加工、制造和销售基地,黄金珠宝总产值已占全国黄金珠宝消费市场总额的70%。

            深圳传统产业正凭借努力,已将上述一个又一个指标变为成长的养分、壮大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