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信息中心 来源: 湛江新闻网 时间: 2012-3-29 |
邓伯伏案之际,半个多世纪光阴如门前车影转眼逝去,留下是岁月洗礼后的沧桑
“这表质量不错,可以修理好”,邓伯对顾客说
一技藏身,宝刀不老
“60年代房租5元,现在20元”,邓伯翻出房管局的缴租本给记者看
七十年代一台半导体收音机与邓伯相依相伴至今,给他带来很多的享受和欢乐
中兴街是赤坎古商埠时一条很有名的商业街,民生各行当样样齐全,如今繁华退去,但从沿街遗留的古店老屋仍可依稀窥见当年的繁华景象。老钟表匠邓启喜就住在中兴街82号。 走进老钟表匠的家,时光仿佛一下子倒流。这间仅有九平米的房子是一栋旧楼楼下的小部分,房子用纤维板间开两半,一半是卧室,一半是厅堂,虽然面街,室内仍觉昏暗。斑驳的墙壁上几个古老挂钟“的嗒的嗒”地响着;一张年代久远的破旧木桌安放在厅堂一角,桌面上零散堆放着各式的钟表;一个标准而又古老的钟表修理柜摆设在门口,老钟表匠每天就坐在那里面对人来人往的大街。. “我1956年跟姐夫在这里学修钟表,姐夫干这一行在赤坎很出名呢,这个钟表柜就是姐夫用过送给我的。”今年73岁的邓伯很健谈,说起旧事,他长长的睫毛下那双眼睛在闪闪发亮。在这个可以当古董的钟表修理柜前,他一坐就是半个多世纪,见证了中兴街的人事变迁、盛衰起落。邓伯说,他最大的乐趣就是,一早打开收音机听新闻、听故事、听音乐。“钟表修理生意最好时期是70年代,80年代电子钟表流行以后,生意慢慢就淡了,后来税务、工商部门的人见我生意难做,还按政策给我免了税费。” “可你为什么还要坚持?”“这行当都干了几十年,丢不下,老咯不能再干别的,现在还有老街坊老熟人要来,就多多少少干点”,邓伯自嘲地说。 记者在邓伯家里坐了大半天,才见一位大婶过来,未进门先亮嗓子:“邓师傅吗,是别人介绍我来找你修表的。”邓伯接过表,翻来覆去地看了看,然后对这位大婶说:“这表没得修了,要说能修的那是骗你,回去买块新的戴吧。”大婶见邓伯说的认真,点点头走了。之后,邓伯又坐回到钟表柜前,静静地望着行人渐渐多起来的大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