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章 炜 来源: 环球时报 时间: 2012-5-18 |
世界上第一枚腕表出现在什么时候?在斯沃琪和平饭店的艺术中心2楼的艺术展厅内,人们很容易从那些依然精准的古董表和泛黄的制表登记册中找到答案。在宝玑(Breguet)创始人阿伯拉罕·路易士·宝玑位于巴黎工作室的档案纪录的第29页中记载着:那不勒斯王后(拿破仑最小的妹妹)于1810年6月8日委托宝玑制作的一枚订单为编号N°2639的“手镯式椭圆形腕表”。1812年,世界上首枚腕表诞生了,开创了高级腕表的纪元。“悠久的历史传统和传奇的品牌故事”被认为是奢侈品品牌巩固自身地位的优势,同时拥有这两样至宝的宝玑,在市场瞬息万变的今天,选择努力创新、开拓未来,继续发挥着制表业“领头雁”的作用。 在中国市场缔造辉煌 宝玑多年来一直是瑞士钟表最重要的代名词,陀飞轮、改良自动表、自鸣钟用的鸣钟弹簧、避震装置都是其创始人的伟大发明。宝玑表当时盛极一时,其顾客大多为皇室贵族和社会名人,爱因斯坦和柴可夫斯基也曾是宝玑的忠实用户。到了上世纪70年代,“石英灾难”席卷瑞士钟表业,宝玑也一度因此低迷。老海耶克(斯沃琪集团前掌门人)宣布重组两大瑞士钟表联合企业,后成立了斯沃琪集团,将宝玑、宝珀、欧米茄等品牌纳入旗下,令瑞士机械表重获新生。 在斯沃琪集团的19个品牌中,宝玑占据着非常特殊的位置。老海耶克将其视为一生中最钟爱的腕表品牌,并亲自担任宝玑品牌的全球总裁,带领员工走出困境。“3年前,我受到了老海耶克的嘱托,当时他给我的是一个临时委任。3年来,我一直在找合适的人选,遗憾的是,至今没有找到。我见过很多经理人,他们足够聪明,却不能打动我,因此,我选择继续为宝玑服务。我心目中的理想人选是真心热爱宝玑、将宝玑视为生命,而不仅仅是一个高级经理人。”卢克勤(Kevin Rollenhagen)在负责宝玑的中国区销售同时,也是斯沃琪集团扩展管理委员会成员。他深知宝玑对于斯沃琪集团的重大意义,几年时间里,他秉承老海耶克的遗志,带领宝玑在中国市场缔造辉煌。“相对于其他品牌来说,我们进入中国的时间比较晚,但中国钟表市场真正成熟也只有十年而已,因此,我们即使晚来几年,在中国市场还是大有可为。另一方面,中国人口巨大,仅上海市的人口就是整个瑞士人口的3倍,市场潜力是无限的。” 历史名人的宝玑情缘 在市场如此多元化的今天,欧米茄、浪琴等品牌通过找名人代言、赞助体育赛事等形式,打开了市场,获得了广泛的知名度。相比之下,宝玑的做法低调得多,它从未找任何大牌明星做代言,而是独辟蹊径地推出以尊贵主顾和名作家为主角的广告,获得了广泛关注。“我们的代言人是拿破仑家族、丘吉尔首相等历史名人,而不是通常的明星。宝玑是一个有故事的品牌,一个市场的教育者,我们不需要靠编出来的故事让人们相信选择宝玑是明智的,只需要将已经取得的成就告诉消费者,因为这就是宝玑的历史。” “宝玑是欧洲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它的座右铭是文化,文化,文化!”这是老海耶克在世时一直强调的。法王路易十六的妻子玛丽·安托瓦妮特、教皇庇护七世、拿破仑·波拿巴、威灵顿公爵等皇室贵族都是宝玑的尊贵主顾。不仅如此,一些著名作家如巴尔扎克、普希金、大仲马、雨果的传世作品中也多次提到宝玑表。 卢克勤说,为了向消费者更详尽、直观地展现宝玑的历史故事,品牌将在其他城市举办更多的文化展览,这是品牌进行市场营销的重要方式之一。但同时,人们对于文化、历史的接受过程需要时间,所以宝玑会保持足够的耐心,避免发展过快。 基于历史开拓未来 “教育市场”的独特营销模式可谓收效明显。1999年斯沃琪集团收购宝玑品牌时,宝玑表年产4000枚,销售收入3000万瑞士法郎。如今,宝玑的产量稳步提升,销售收入更是增长迅猛。但光靠“卖历史”不足以支持一个品牌一直走向成功,历史有时候甚至会成为品牌发展的阻碍,在20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宝玑曾一度低迷。卢克勤认识到了这一点。他举起其佩戴的宝玑表说:“像宝玑这样悠久的品牌也会面临风险,我们不可能永远停留在原来的历史上。像这款腕表,创作灵感源自于原先古老的怀表,同时运用了很多现代的制表工艺,这仅仅是宝玑将传统和现代结合的一个例子。宝玑本人是一个伟大的发明家,我们必须延续他的精神,在传承的同时开拓未来。所以我们现在推出的表款绝对不会抄袭他的作品,而是基于他的灵感和精神进行创新。” 在不断进行产品创新的同时,面对不断扩大的需求,宝玑也在扩建厂房,并制定了增产计划。但卢克勤强调,宝玑是在保持传统与质量的前提下提高产量,并将继续保持“小众产量”的传统。“我们不可能年产10万枚腕表。因为提高产量不仅仅是有钱翻修厂房就可以,还需要很多的钟表技师完成这样的工作,现在要找到好的制表师并不容易。同时,我们保持纯粹的瑞士制造,从头到尾都在瑞士生产,而且永远不会生产石英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