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赵琛璋 陈义 来源: 温州商报 时间: 2012-6-15 |
格雅产业园主大楼效果图。 郑大克介绍企业产品。 “品牌温州全国行”采访组走访深圳马道基金。 在深圳福田区福华一路大中华国际交易广场的办公室内,深圳温州商会会长陈星平一刻也不得闲。近段时间,由他参与组建的深圳马道创业投资基金合伙企业(以下简称“马道基金”),正忙着运作某企业上市的相关事宜,以至于采访过程时常会被一通通电话打断。 “在深圳的温商群体约有10万人,且遍布深圳各行各业,数万家温籍企业,流动资金上百亿元。”陈星平介绍说,2010年9月,28个商会会员企业共同发起组建马道基金,首期募集10亿元,“为的是充分发挥温商民间资本,引导会员企业更好地发展。” 因深圳市欧华创业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有着一支出色的管理团队,马道基金自成立以来一直吸引着众人的目光。管理团队有高学历的组成架构,丰富的从业经验以及深厚的行业背景等,运作一年多来,慕名前来者络绎不绝,所接触项目总计有400多个。 “在创业投资管理、上市前企业策划、包装策划等方面,他们是行家里手,我们要做的是最终决策选好项目。”陈星平表示,虽然接触过的项目不断,马道基金绝非有求必应,在项目选择上也非常慎重,“门槛是必须设立的,主要考虑那些具备高科技、高成长性,新经济(310358,基金吧)、新服务、新农业、新材料、新能源、新商业模式特点的项目。”目前,他们动用两亿元,拟主要投资涉及新能源、新材料、连锁经营、白酒行业、海洋工程设备等的8个项目。 从上世纪90年代初只身携30万元闯荡深圳至今,陈星平的事业从传统的五金低压电器销售,转而将重心落在金融领域,一个接一个的跨行业布点在他看来其实是万变不离其宗,“无论投资公司,还是马道基金,我们最终的落脚点仍是实业,只不过手段、方法与传统不同罢了。”言及马道基金的将来,陈兴平则慷慨坦言:“未来的目标,是打造带有"温商血统"的超级私募基金。” 南线第十六站 深圳 有关深圳 深圳,位于珠江三角洲东岸,总面积1952.84平方公里。其东部及北部毗邻惠州市、东莞市,南部与香港接壤。作为中国的经济特区和副省级计划单列市,深圳全市设六个市辖行政区和四个功能区,其2011年GDP总量位居大陆第四。自1979年建市以来人口迅速增加,直至2010年常住人口超过1000万,是中国的移民城市。 深圳温商集聚 及行业分布简介 据深圳温州商会资料,商会成立于2007年,2009年12月29日在当地民政局登记注册。据统计,深圳目前温州人总数超10万人,有数万家温州企业,是推动深圳经济发展的一股中坚力量。目前,商会已有会员单位一千多家,会员企业涉及房地产、机电、电子、印刷、家具、通讯、服装、手表、投资、服务等多行业,每年纳税高达上百亿元。 “手表制造之都”的温州制造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钟表产量已占全球80%,其中,深圳制造的钟表占全球的40%。经过20多年的发展,钟表产量位居世界第一,深圳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手表制造之都。 宝时捷:做中国百年钟表品牌 明年底,在深圳的一个高新产业园,由温商沙胜昔打造的钟表产业园,即将正式投产,该工业园将集钟表的设计与研发于一体,同时也生产高档的手表机芯。 十几年如一日专注主业,从不涉足其他领域;从为别人加工产品,到打造自己的品牌;从默默无闻的小品牌,到享誉国内的知名国产品牌,37岁的沙胜昔成就了“宝时捷”钟表品牌。 温州人在深圳钟表业的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他们从最初参与低端杂牌钟表的生产销售,逐渐开始发展自身品牌的核心技术。在这个钟表之都,除了“飞亚达”、“依波”、“天王”、“罗西尼”四大国产手表品牌外,还有温州人自创的“宝时捷”、“迈尔格”、“雷诺”、“格雅”等一批在国内颇具知名度的国产手表品牌。在国内的钟表产业,温州人已占据半壁江山。 在2005年初,沙胜昔取得瑞士知名品牌“VANKOR”表的亚太区代理权,接下来与瑞士ALLAINE WATCH CH展开数月马拉松式的谈判,最终顺利取得参股权,成功收购了这个瑞士百年钟表品牌“ALLAINE”,成为国内为数不多的参与国外收购的钟表企业之一。 通过对“ALLAINE”的收购,让沙胜昔认识了“ALLAINE”的原掌舵人一位在“百达翡丽 Patek Philippe”工作过的老钟表匠,家中三代一直在为钟表事业而不懈奋斗。这样的机遇让沙胜昔有了一个惊人的想法,跟老先生合作,把瑞士的高端机械表机芯技术带到中国来。 生产高端机械表机芯,就算在瑞士,也仅有几家公司可以做到,何况是中国。但沙胜昔没有泄气,他已打定主意非把这件大事办成不可。他邀请老先生来中国,当时这位老先生对中国的印象竟然还是田间地头、贫穷落后。于是他不遗余力,带着老先生逛中国、吃中餐、说中文,让老先生对改革开放后的中国有了全新的认识。 “2011年,宝时捷手表的销量同比增长了70%。”沙胜昔告诉记者,现在钟表行业平均每年的自然增长率大约在25%。有人说钟表行业作为传统产业,是夕阳产业,但他不这样认为。从1996年入这一行开始,他就没有动摇过。“企业家要经得起诱惑,更不能随大流,哪个阶段哪个行业回报高就去做哪个行业,往往最后丢掉主业。”有人找过他做房地产,也有人叫他投资基金,最后他都没有出手。 随着产品畅销大江南北,“宝时捷”也珍惜宝贵时间,迅捷得到发展。目前,该品牌在市场上出现了快速增长势头,在内地市场已有近2000个营销网点。 在沙胜昔看来,对于本土品牌的国内销售,宝时捷有三大优势:一是定位和运作拥有比较高的眼光,能够借鉴国外一些知名手表品牌的成功经验;二是在产品开发上从不随波逐流,不会因为流行什么就蜂拥而至去模仿;三是同瑞士名表比,其产品的性价比比较高。 格雅表:摘得“国字号” 走过近20年品牌之路,在国内颇具知名度的格雅表“GEYA”前不久成功摘得“国字号”商标殊荣,成为中国驰名商标。这个从永嘉桥头走出来的钟表企业,在深圳落地生根,如今更作为首批9家企业,将入驻深圳市钟表产业集聚基地。 1993年,沙林珍、沙小花和沙琳凯三姐弟在永嘉桥头共同创办了“GEYA”品牌,经过近20年的努力,格雅表如今落户在特区深圳,成为一家集手表研发、设计、制造、销售为一体的多元化钟表企业。年产量近4个亿,在国内拥有1600家销售网点,产品远销欧美、东南亚、中东等18个国家,即便在有着“钟表王国”之称的瑞士也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 继连续六年拿到广东省著名商标后,今年4月27日,国家工商总局在其网站上权威发布,深圳市格雅表业有限公司旗下品牌,格雅表 “GEYA”品牌荣获中国驰名商标,与国航、保利等大企业一同入选,成为国产手表又一个荣获“国字号”商标荣誉的品牌。 去年6月,格雅着手启动企业电子商务部分的发展,成为国产手表进入淘宝商城的“先行军”。 不到一年时间,试水电子商务成效显著,从企业库存的消减情况便可见一斑。“预计今年电商部分的销售额将突破千万。”格雅表业公司电子商务部经理周瑶君补充道,“电商的辐射范围更广,影响力更大,也不存在地域上的差异和限制。就品牌推广而言,与用户的互动更为直接和明显。”而目前格雅表除了淘宝商城外,还和苏宁易购、京东商城、唯品会、走秀网等网络平台都有合作。周瑶君告诉记者:“企业还专门设计、发布网络款式,以追求差异化经营。” 记者了解到,包括上市公司飞亚达、依波精品等9家钟表企业作为首批企业,将入驻位于光明新区的深圳市钟表产业集聚基地,“GEYA”也位列其中。截至今年5月,该钟表产业集聚基地部分首批入驻企业大厦已基本落成,基地内部及周边的主要道路交通干道现已基本开通,园区配套设施也在加紧建设中,部分企业年内就能实现搬迁投产。 据介绍,位于光明新区内的格雅产业园占地14861.37平方米,建筑面积44584平方米。“手表业作为深圳市四大高科技传统支柱产业之一,一直得到当地政府的扶持。”深圳格雅表业总经理沙琳凯告诉记者,光明新区的定位如同天津的滨海新区,是由当地政府投资,并纳入城市规划范畴的。其政策扶持面很高,但相应的准入门槛也不低,“政府更看重入驻企业所属产业及其在行业中的知名度,且各产业园都需经过审批规划,由于是高科技产业集聚的地区,对未来深圳产业发展的带动效应无疑是巨大的。” 跳跳鱼进军品牌手机领域 跳跳鱼,这个由温商主导的鞋服品牌,已经在深圳悄然进军品牌手机领域。6月8日,深圳市跳跳鱼通信设备有限公司在深圳华强(000062,股吧)北路挂牌,公司董事长周建海透露,9月份,跳跳鱼手机将正式推出。 “目前,深圳在朝着打造"手机之都"的道路上飞速前进。手机产业,已经成为深圳经济支柱产业之一,而温州人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华强北路赛格广场61楼的办公室,周建海向记者介绍。2008年,在金融危机的阴影还未退去的时候,周建海前往深圳投资手机产业。 华强北路,被称为“电子一条街”。光是这个商圈,拥有规模在1万平方米以上的电子通讯市场35家,日均人流量50万人次,年销售总额超过300亿元,是中国最大的手机集散地,也是山寨手机的“天堂”。 据周建海介绍,华强北路几乎演绎着中国手机业的晴雨表。在这里所看到的,都只是最低层次的商业模式;看不到的,是遍布各大厦的指挥中枢和关外的生产基地,还有超乎想象的出货能力。 就是在这里,周建海用四年多时间完成了手机领域的试水与经验积累。“一直以来,我的愿望是打造一个温州人自己的时尚手机品牌。”周建海告诉记者,现在时机已经成熟了,国家手机牌照的管制已经相对放开,就差一个可以合作的有相当知名度的温州品牌。 “温州人在深圳的手机产业中,港利通是较早走上品牌之路的。”周建海表示,未来手机行业的发展,肯定要品牌化。温州人有着敏锐的商机嗅觉,只要有一个平台,就能创造奇迹。通过几轮的手机产业洗牌,现在对在深圳的温州人来说,迎来了打造手机品牌的最好时机。 去年底,周建海遇到了跳跳鱼鞋服集团董事长潘恩考,周建海向潘恩考表达了打造跳跳鱼手机品牌的想法。潘恩考数次前往深圳,考察周建海在深圳的手机企业与该行业的发展前途,之后双方迅速达成合作意向,由跳跳鱼出品牌,周建海出发展资金与技术,打造属于跳跳鱼的手机品牌。 温商“叫板”国企 “得知淡然,失之坦然,争之必然,顺其自然。”这是深圳温州商会副会长郑大克一直以来自勉的十六个字。正是这份积极、平和的处事心态,让他的公司“顺其自然”地成为中国南方极具影响力的电力工程企业。 1995年,郑大克的几名亲戚投资注册成立深圳市沪华东电力科技有限公司,当时还只有18岁,在深圳一家五金门市部做事的郑大克便转而到该公司帮忙。 “因为黑,那时的我看上去更像30多岁。”郑大克笑称,略显老成的相貌令他比其他年轻人更容易发展到客户,第一年便为企业接到不少项目。到2002年时,他一个人的业务量就占了全公司的70%以上,于是他买车买房落户深圳。 2002年,“沪华东”身陷巨大的生存困境,股东们不希望企业就此倒闭,一致推选由年轻的郑大克掌舵。临危受命的郑大克为了留住一批业务骨干,想出设立“二当家”的方式,“销售人员此前是拿固定比例的提成,我则让他们在保证企业不亏本的情况下自行销售,赚取的差价便作为他们自己的收益。”郑大克说,这一模式大幅提升了员工的积极性,企业也得以摆脱经营困境。 执掌“沪华东”后,郑大克大胆“叫板”国企,带领企业将业务延伸至一直由国有电力企业垄断的电力工程施工领域。如今的“沪华东”已是由国家电监会发证,专业从事高压电力设施施工及开发、生产输变电设备的科技企业。“国企垄断该行业的局面未来迟早会被打破,有了这项资质,我们可以立足深圳,面向全国发展。” 在深圳这个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商海中,郑大克的企业在电力产品方面的市场占有超过10%的份额。2007年,企业与一家电力国企成功实现合作,并成为其重要的供应商。 去年,“沪华东”还成为深圳大运会的主要合作伙伴之一,不仅为部分场馆提供设备设施、电力工程施工,还负责全程巡查场馆线路工作,“这次合作是对企业管理、施工、生产能力的一次综合检验。”通过合作,沪华东的品牌得到大幅提升,成为南方极具影响力的电力工程企业。 “沪华东”有今日的成就,郑大克称与团队建设不无关系,“企业要持续发展下去,员工得与之目标一致,因而凝聚人心显得尤为重要。”让郑大克颇为自豪的是,企业管理队伍中有约八成员工与他共事10年以上,其中供职超15年的达两成。“很多在沪华东工作的人在第二家乡深圳安家落户,置房买车,有的员工甚至连家人也在我这里上班,当企业成为一个大家庭后,员工自然会产生归属感,也更愿意留在这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