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表”不太中国

  • 行业动态
  • 2012-08-15
  • 作者: 丁之方  来源: 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   时间: 2012-8-15

            龙年多龙表,很早我就觉得有感想要抒发,但直到几天前看到电视上某位知名的“国学”权威,眉飞色舞之际举起手来,似乎腕上戴着的是百达翡丽年历表,才突然有了真正清晰的主题——本来龙表之类的中国题材表是专门为那些东方人士,特别理想的是“国学”大师之类的人物准备的,实际上它却成为了欧美人士表现自己对于东方的认识或兴趣的道具了。因为表归根结底还是西方的东西,一旦涉及东方题材,总还会透露出一股与众不同的另类气息,最终难免落得个西方喜欢、东方冷淡的结局。

            记得几年前,那些身着中装的“老师”开始在中国南北流行,其中也有几位特别喜欢表,甚至有人以手表领域的专家著称,不过他们的共同特点是西式手表配中式串珠,就连专讲表的中装“老师”——在讲座中大谈新出的中国风格表如何出色、撰写专文专著推介中国表——伸出腕来一定是传统的西式手表,有时甚至可能是一款相当便宜的中国产海鸥表、北京表,但表盘上既不会有汉字,也没有龙或者熊猫图案,反倒是罗马字加机械刻花面盘是一致公认的典雅之选。

            10多年前,我曾经在雅典代理商那里颇费周折地购得了只制造了500对的红色珐琅盘对表,因为其喜庆的颜色以及盘面上隐约的“中国表”风格的放射纹而将它们买来作为结婚纪念物。出乎我意料之外的是身边的人几乎没有多少喜欢它们的,除了以今天的审美眼光来看比较老套的传统风格之外,红色过于醒目、过于中国化也是人们不太接受它的最大原因之一。卖表给我的德国籍经理告诉我,这对手表原本是放在香港销售的,但几年下来一直没有卖掉,于是送到柏林希望来自土耳其的买家能够喜欢。

            应该指出的是,在欧美钟表界,关于中国风格的印象是从一两百年前专门为中国市场制造的“中国表”那里引申来的。那些表往往在机芯结构上相对古老简单,但表壳往往选择金色,装饰了珍珠、钻石等各色宝石,加上精心设计与绘制的珐琅表盘,在传统工艺日渐消失的今天,保存状态良好的“中国表”被人当做艺术品来收藏,其最著名的藏家往往不在中国,而是欧洲世家,最权威的博物馆与书籍也往往出在欧洲。

            与百多年前的情况不同,那时的欧洲钟表制造行家是根据中国的要求来制造产品的,虽然其中难免还有一些异域的影子,但诸如西洋美人之类的图案还是受好奇的中国买家欢迎的,而今天新一代的“中国表”则完全是在欧洲市场专家依照其模糊的历史知识推出的产品,有些东西连最基本的中国式思维都不顾——如神龙画得像蜥蜴、龙头设计得不错却忘记了添龙尾,最搞笑的是将日本风格的东西与中国风格混淆在一起,于是便出现了西方人更加喜欢的“中国表”,而中国人反而对其没有兴趣的事。

            不过,眼下那些整天身着中装各地讲课不倦的“老师”们对于历史有多少深入的了解也十分可疑,或许其中有些人真的知道一点炒得火热的“大八件”,但直接接触的多是民间的银壳平价货,高端产品知道的就比较少了。所以“中国表”中蕴含的设计元素与文化特色直到今天依然缺乏完整的总结。“老师”们也说不出完整的所以然来。因此这些“老师”宁愿安全地选择一款“地球人都喜欢”的普通款式,也不愿尝试一下如今依然属于另类的“中国表”,一旦真有一款设计完美的新“中国表”放在他们面前,也难以得到由衷的好评也就不难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