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郭立场 来源: 中华工商时报 时间: 2012-8-20 |
伦敦奥运中国位居奖牌榜前列,不仅展现出强大的体育实力,同时观看比赛的中国游客也以强大的消费能力让世界惊叹。据统计,奥运会期间,中国游客出手最为阔绰,平均每笔消费高达203.04英镑,比排名第二的阿联酋游客高出了10%。尤其是奢侈品消费,中国游客购买力更是惊人,让饱受欧债危机影响的欧洲各大奢侈品牌赚得盆满钵满。在海外奢侈品消费呈下降趋势的今天,中国奢侈品消费不降反增。 欧美作为世界主要奢侈品牌的诞生地,一直以来都是奢侈品消费的主力军。然而,随着近年来全球经济增长放缓,欧美等发达国家对奢侈品的消费需求锐减。相反,中国却逐渐成为全球奢侈品消费增长最为迅猛的国家。据咨询机构麦肯锡2011年3月发布的报告预测,中国消费者在奢侈品上的支出每年增长18%,到2015年将达到270亿美元,届时将位居世界第一。有分析人士指出,很多奢侈品品牌都盯上了中国庞大的消费市场,这说明中国人兜里有钱,不吝惜花钱。然而,把“消费额”前加一“奢侈品”作修饰,大把花钱多是为了炫耀,难免让人有些忧虑。 近几年,中国的奢侈品消费人群越来越进入了西方顶级品牌的视野。一个经济尚不达的国家奢侈品消费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空间,这与现阶段中国文化和国人的炫耀性消费心理分不开。炫耀性消费概念最早由经济学家凡勃伦在其于1899年出版的《有闲阶级论》一书中提出。凡勃伦认为,要获得尊荣并保持尊荣,仅仅保有财富或权力是远远不够的,有了财富或权力还必须能够提供证明。炫耀性消费,就是为财富或权力提供证明以获得并保持尊荣的消费活动。 当前中国人均国民收入才还不到4000美元,而且按照国际贫困标准,中国现在还有1.5亿人的贫困人口,一下子冒出这么大奢侈品消费人群,将中国打造成世界顶级奢侈品消费的国度,事实上存在着消费误区,也是国人价值观的一个误区。有关人士就中国奢侈品消费人群同西方发达国家作了比较,中国的奢侈品消费人群集中在40岁以下的年轻人,而在西方发达国家,40-70岁的中老年人才是奢侈品消费的主体。就一个社会的财富占有规律来说,社会主要财富应该集中在40-60岁的中老年人手中,他们才是奢侈品消费的主体,而中国反常的现象是20-30岁的年轻人是奢侈消费品的主体,这其中不乏在校读书的学生,可见,中国奢侈品的买方市场是畸形的。毕马威发布的《中国奢侈品报告》显示,中国人消费主要集中在服饰、香水、手表等个人用品上,注重个人炫耀,属于商品驱动型消费。而在欧美国家,主要集中在房屋、汽车、家庭旅游的消费上,注重的是生活质量和情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