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信息中心 来源: 大公报 时间: 2012-10-26 |
欧洲经济积弱难返,美国QE3又成效未明,令钟表业对明年市道较为审慎。香港表厂商会名誉会长刘健华表示,欧美经济疲软,业界对明年展望难以乐观,唯独中国市场可一枝独秀,只是内地市场竞争激烈,港商又欠缺人脉和销售渠道,即使眼见内地市场商机无限亦难以分一杯羹,故希望香港贸发局能增加设计廊在内地的分店数目至50间,让业界可透过设计廊打进庞大的内销市场。 刘健华向本报表示,欧债问题已持续多年,拖累当地消费市道非常疲弱,故业界对今年及明年出口至欧洲的订单都不容乐观,而美国经济在休养生息后,已缓慢复苏,虽然未知QE3成效如何,但情况肯定较欧洲为佳。 中低档厂家毛利或跌10% 对于香港贸发局在今年香港钟表展期间进行调查,42%买家及37%参展商预料明年销售额与今年相若,刘健华认为,有关调查反映出业界的审慎态度。他指出,由于内地同业竞争激烈,本港从事中、低档次钟表的厂家面对沉重压力,一些出厂价在7美元或以下的产品竞争非常大,不少内地同业以低价抢单。再者,今年以来,钟表业在内地的技术工人平均工资上涨逾15%,估计中、低档厂家毛利至少下跌5%至10%,很多同业已进入微利阶段。 刘健华坦言,业界既面对成本上涨,加上海外买家连年压价,令不少厂家感到意兴阑珊,拒绝一些利润过低的订单,甚至有同业宁愿先暂停一至两条生产线,将工人数目减至勉强能维持基本生产的百多二百人,希望过了农历新年后再作打算。表厂商会名誉会长刘展灏则表示,欧美经济疲弱加上营运成本上涨,珠三角港商的营商环境比08年更差。他指出,今年整体营运成本上升15%,工资、原材料、能源及信贷支出的增幅最多,但不足一半的企业能将增幅转嫁买家。 调查指业界看好内地巿场 有厂家指出,由于内地劳工成本连年上涨,且又经常出现民工不足的问题,因此不少厂家增加自动化比例,务求将人手需求减至最低。但他承认,由于钟表业需要的人手有限,不像玩具及制衣业般需要大量工人才能运作,较少厂家会选择将工厂搬到珠三角以外的地区。 另外,贸发局的调查指出,70%展商估计明年内地的销售量将增加,显示业界普遍看好内地市场。刘健华指出,相对欧美疲弱不堪的消费市道,中国市场自然显得一枝独秀,不少港商亦想北望神州,可惜即使香港品牌以设计时款及质量上佳见称,但港商最大致命伤是欠缺内地人脉及销售渠道,以致无法打入内地百货公司,情况如入宝山而空手回一样,令人感到无奈和失望。 然而,问题并非无法解决,因为贸发局的设计廊在北京及广州均设有分店,展销香港设计品牌,一直深受内地消费者及商贸企业欢迎,不少香港品牌借此成功打入内地市场。刘健华认为,设计廊是港商打入内销市场的最佳平台之一,只可惜店舖数目过少,希望贸发局可考虑增到40至50间,最好做到每个省会及一线城市都有一间,这样才可真正帮到港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