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信息中心 来源: 法制日报 时间: 2012-12-10 |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人热衷购买瑞士手表,但在名表高价幻象的背后,夹杂着炫耀、盲目消费的不良情绪,以及期待购表保值、增值的认识误区。 据瑞士钟表工业联合会统计,目前中国内地已成为瑞士钟表的第三大出口目的地,2011年瑞士对中国内地出口额达16.36亿瑞士法郎,较前年增幅高达48.7%。同时,越来越多的中国游客来到瑞士买表。 瑞士手表被不少中国顾客视为成功和地位的象征,还有很多中国人认同一个很流行的说法:瑞士手表可保值、增值。但瑞士业内人士却给这种说法浇了一瓢凉水:如今大多瑞士手表已是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消费品,并不是合适的投资产品。 手表是否可保值、升值?有些手表带有特定时代的烙印,确有收藏价值。有些品牌一年仅生产十几只技术独到的限量表,用以彰显企业追求卓越技术的形象,这些手表通常早早被买家预订,有一定收藏价值。也就是俗话说的,物以稀为贵。 但如今绝大多数瑞士手表并不具有这样的稀缺性。业内人士还提醒说,不少瑞士钟表厂商常常在广告中夸张地宣称自己是百年品牌,但实际上连续百年不间断生产手表的瑞士企业并不多见。此外,其实不少标明“瑞士制造”的名表,表壳、表带等外部零件都是“中国制造”。 瑞士业内人士说,过去,手表是手工制造,精工细做,凝结了钟表匠的心血与才智,更像是工艺品;如今,手表实现工业化生产后,成为普通消费品,价格也将随产量增长而下降。因此,消费者购买瑞士手表时应更理性和冷静。(据新华社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