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零件现身多家瑞士表品牌

  • 行业动态
  • 2012-12-20
  • 作者: 消费日报网  来源: 张尚姝   时间: 2012-12-20

      此前,世面上有款自称“瑞士劳时特”的手表品牌,经调查系深圳市金时达表业有限公司生产。据钟表专家鉴定,这在业内被称为“温瑞表”。即温州籍商人在瑞士注册一个手表品牌,然后在国内生产,再打着“瑞士表”的旗号售卖。

      记者随后与“劳时特”的生产厂家取得了联系,经证实,手表的机芯确实是“瑞士机芯”,不过在国内组装而已。但对于是否真正属于“瑞士表”,其定义尚存歧异。

      此外,瑞士钟表业界还有一种默认的说法,普通手表零售价相当于成本价的五倍,即标价2000瑞士法郎的手表,成本约400瑞士法郎;而一些售价更高的名表,成本价很可能仅是售价的八分之一到十分之一。记者日前从业内了解到,某款产量仅为20块的限量名表每块售价28万瑞士法郎,其实成本价不过3万瑞士法郎。

      有专家认为,产地的“模糊处理”,“不和谐”的性价比,瑞士表高价的背后凸显的是其愈加“跑偏”的中国促销之路。

      量产化“瑞士名表”走下神坛

      难有投资价值

      过去,提起瑞士手表让人更多联想到的是手工制造,精工细作,更像是工艺品。因此,瑞士手表也被不少中国顾客视为成功和地位的象征,甚至还有很多中国人认同一个很流行的说法:瑞士手表可保值、增值。事实上,瑞士表业内人士却给这种说法浇了一瓢凉水:如今大多瑞士手表已走下了“奢华”神坛,逐渐成为了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消费品,并不适合投资。

      关于瑞士手表是否可保值、升值?相关专家认为,有些手表带有特定时代的烙印,确有收藏价值。有些品牌一年仅生产十几只技术独到的限量表,用以彰显企业追求卓越技术的形象,这些手表通常早早被买家预订,有一定收藏价值。也就是俗话说的,物以稀为贵。

      但现今,绝大多数瑞士手表并不具有这样的稀缺性。以瑞士某奢华品牌名表为例,20年前年产量不到1万块,如今年产量已经高达6万块。另一款在中国备受追捧的瑞士高端品牌表年产量甚至超百万块,十年下来市面保有量将达1000万块。曾经趋之若鹜的“限量款”时下也成为了一些钟表商家刺激销量的噱头。这些厂商每隔几年便从故纸堆中找出几十年前某款手表的图纸、翻版复制后限量发行500块、1000块,还附上证书和编号。虽外观、构造与当年款式别无二致,但却是由今天工艺制造的,只是套用了当年的名头。

      此外,业内人士提醒,时下不少瑞士钟表厂商常常在广告中夸张地宣称自己是百年品牌,但实际上连续百年不间断生产手表的瑞士企业并不多见,再加之“中国制造”零件的加入和工业化大规模量产模式,厂商在产量上如此冲刺,不再稀有又何以言贵?更何谈手表的保值、增值?因此,特提醒广大消费者,购买瑞士手表时还需格外理性与冷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