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认识德国腕表

  • 行业动态
  • 2012-12-21
  • 作者: 陈的  来源: 风尚周报   时间: 2012-12-21

            我在大学时读过市场推广课程,第一堂教授说,marketing 最重要的是category dominance,即是成为市场的占有者。在腕表市场中,瑞士腕表成为了这个 category 的 dominator,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只有瑞士出产腕表,或是只有瑞士出产的腕表才是最优质的产品,所以许多非瑞士“出生”的腕表品牌,也以具备瑞士制机芯来“掩人耳目”。不过,回看世界腕表史,瑞士的邻国──德国,也盛产出色的时计,而且具有强烈的设计特色。

    格拉苏蒂是德表阵营里的中流砥柱

    (左至右)日内瓦波纹。德表品牌Tutima 位于德国格拉苏蒂的表厂。朗格的腕表也很着重腕表的装饰工艺。

     

    德国表的主流设计
          可能瑞士表实在太深入民心了,于是大部分人都认为瑞士是世界腕表的发祥地,不过回顾历史,德国制表的历史比瑞士更早,据说在15 世纪时,德国的制表工业已经发展成熟。德国萨克森邦(Saxony)在19 世纪初,发展成世界重要的制表城市,而且表厂多数集中在省内的城市格拉苏蒂(Glashütte)的小村落。如果说瑞士的制表摇篮是朱罗山区的话,德国腕表的源头肯定是格拉苏蒂,著名的朗格(A.Lange & Söhne)的创办人Ferdinand Adolph Lange便是在这出生,而当时德国著名的钟表大师如Julius Assmann、Adolf Schneider、Ludwig Strasser 及Gustav Rohde 等,都在此设厂生产时计。

          荷兰画家梵高(Vincent van Gogh)曾经说过:“要简单是一件难事。”(How difficult it is to be simple.)或者这也是最适合用来形容瑞士表系跟德国表系最大分野的句子。瑞士表的风格着重装饰,因此出现了许多人手作的雕刻设计,被戏谑为与价格成正比的日内瓦波纹(Côtes de Genève)便是源自日内瓦,而且成为一种腕表设计美学的标准(如想知更多,可以浏览此网站: www.horlogerie-suisse.com/articles/papi/decoration-haute-horlogerie-1542.html)。

          反之,德国表的风格继承了他们影响全世界的建筑风格包浩斯(Bauhaus)的简洁(simplicity)、形式(form)及功能(function),因此,许多德国表着重的不是表壳的雕刻,机芯的夹板装饰也没有如瑞士表的花多眼乱。“如果说瑞士制腕表集各家之大成,那么德国制的腕表应可界定为坚守民族特性,处处流露出独有的风格。一般来说,德式制表的表盘一般较少采用花纹雕饰,大部分的德国表,好像Glashutte Original、 A. Lange & Söhne、Nomos、Wempe 也甚少采用镶钻、珐琅等工艺。此外,德制腕表的表壳整体设计也趋向简练,表壳侧面大多直角切下,几乎没有弧度。而瑞式法式制表则多采用有弧度的侧面设计,显得柔和婉转许多。”香港《Precious》杂志的总编辑Tony Chan 先生如是说。

    三桥 vs 四分三夹板

          资深的表评人畲宗明先生(香港《Ming Watch明表》杂志主编)精简地分析了瑞士及德国两地制表的分别:“首先当然是产地不同。”他续说,“其次就要从历史说起,欧洲的制表工业最早在法国和英国萌芽,后来许多法国表匠因宗教革命关系而逃离到瑞士另起炉灶。法式(也是瑞士式)采用三桥方法来造机芯,而英式则用四分三夹板。后来英国制表业式微,四分三夹板的传统就由德国承继了。”

          于是,德国的主流腕表品牌如朗格及格拉苏蒂(Glashütte Original)等所生产的机芯,都是用四分三夹板。畲宗明先生道出了这个传统背后的原因:“四分三夹板比三桥优胜的地方是更容易造。一块大夹板就可替代三条桥,螺丝也少一点。零件少一点,装嵌和以后维修都可以更省时间,亦可以减少打磨倒角的工夫。而且应用一块大夹板,其刚度也比三桥高,更能抵受震荡,换言之即更耐用,更适合用来大量制造日常用表。简而言之,四分三夹板是要用来制造高级但又不太复杂的钟表。但缺点就是,第一,四分三夹板不适合用来造镂空腕表。第二,不适合用来造复杂腕表。”

          对于表迷来说,不论是瑞士表也好,德国表也好,只要是好表便应该是好。所以,香港三宝表行的总裁李永安先生一针见血道出表迷对两地表系的喜好:“瑞士腕表近几十年发展一日千里,特别在材质方面,可谓五花八门,机芯同时设计无限,钟表爱好者饱受眼福。风格方面,瑞士腕表比较注重表壳的细致打磨,终教人爱不释手。”换了是你,你会如何选?

    Tips :你能分清楚瑞德阵营吗?

          纵观现时的腕表市场,瑞表风格大约有两种:一为法式风格,一为德式风格。这令一些表迷颇为意外,瑞士制表风格竟然来自相邻的两国。但其实细想下来也是合情合理的。瑞士制表的兴起本来就是源于当初德法两国制表工匠的涌入。不过,目前我们最常见的瑞士腕表,似乎偏向法式更要多一点。所以瑞表与德表的气质之分,实情就是法式的精雕细琢与德式的精简干练之分。

    1. 从表盘上来看:德式制表强调线条、表盘干净、指示清晰。很少采用花纹雕饰,大部分的德国表也甚少采用镶钻、珐琅等工艺。瑞式制表,表盘上的精致工艺反而是制表师所追求的一个境界,另外镶钻、珐琅都是常见的款式。

    (左)在我们所常知的德国表里,朗格表是其中代表之作
    (右)宝玑是非常典型的瑞士代表,风格华丽、精致,制表师在这方面的工夫下得可真不少。

    2. 从表壳上来看:德式制表的表壳整体设计也干净简练,表壳侧面大多直角切下,几乎没有弧度。而瑞式法式制表则多采用有弧度的侧面设计,显得柔和婉转得多。

    (左)Nomos 德表风格明显
    (右)宝珀的圆润设计很好地体现了瑞表风格。


    德表巡礼

    朗格Lange Zeitwerk Handwerkskunst 腕表

    如果瑞士表的代表品牌是宝玑(Breguet)及百达翡丽(Patek Philippe),那么德国腕表的代表名字肯定是朗格(A. Lange & Söhne)。大日期窗口、四分三夹板、格拉苏蒂杠杆擒纵系统及德国银时间桥等等元素,皆是朗格一直保持着的风格,也是影响着日后德国腕表设计的主流,亦由于这个原因,每当提到德国腕表,表迷自己第一时间想起朗格。因此,这款限量发行 30 枚的 Lange Zeitwerk Handwerkskunst 腕表也具备以上的特点。它演变自 3 年前品牌推出的第一枚以恒定动力擒纵系统支持准确跳字显示的机械腕表 Lange Zeitwerk,这次换上全新加工表盘及机芯设计,其它功能一概保留。腕表动力来自其自家制手动上链机芯 L043.4,具有 36 小时动力储备功能。新表以格拉苏蒂杠杆擒纵系统取代旧款腕表的擒纵系统设计,杠杆与擒纵轮以强化的 18K金制造,具备极佳的抗磁能力,而且杠杆的设计于任何位置皆能保持平衡。另外,未经处理的德国银制成的 3/4 夹板上饰有颗粒状表层及手工雕刻字样,而发条盒上也刻有朗格签名,摆轮及擒纵轮夹板亦以特别的手工雕刻装饰。新设计之一的表盘也刻有Tremblage 雕饰,由表匠用人手完成,在表面造出细腻而生动的颗粒状质感,这都是新版 Lange Zeitwerk Handwerkskunst 腕表的过人之处。

    荣瀚宝星 Willy Chronoscope 腕表

    创建于 1861 年的德国腕表品牌荣瀚宝星(Junghans)比不少现时流行的瑞士品牌更有历史,而且具备极悠久的德国制表工艺。这枚流露德国功能性设计风格── less is more 的计时腕表 Willy Chronograph系列,是品牌四大主要系列 Junghans、Erhards Junghans、Max Bill by Junghans 及 Bogner by Junghans 之一,由前奥运滑雪运动员、电影制片人、摄影家和德国时装设计师威利· 博格纳(Willy Bogner)与Junghans 合作设计,搭配直径 44.5 mm 表壳(可选择不锈钢表壳或PVD 镀膜款式)、白色表盘及全自动机芯。功能包括日期显示及秒停功能,小时刻度及夜光表针的颜色与鳄鱼皮表带相衬(或可选择不锈钢表链款式)。100 米防水。

    Tutima Hommage 小三针三问腕表

    来自格拉苏蒂地区的 Tutima 在 2011 年的 Basel Fair 中推出了一枚向德国制表摇篮致敬的镂空表盘三问腕表 Hommage。这枚复杂工艺的三问腕表制作历时三年,而且是第一枚从零开始到成品都是在格拉苏蒂生产的三问表。今年的 Basel Fair,品牌再下一城,推出小三针版,表面换上非镂空设计,小三针表盘设在6 时位置。

    格拉苏蒂
    洞察者观测腕表

    格拉苏蒂(Glashütte Original)在去年推出了限量版白金观测腕表来纪念杰出的制表大师朱利叶斯· 阿斯曼(Julius Assmann) 和探险先锋罗纳德· 阿蒙森(Roald Amundsen),今年推出的不锈钢版本为表迷提供更廉价的机会来拥有这出色的时计。系列一共有两款,其中一款的表盘为银色花纹,另一款的表盘为灰色花纹。两款表的表盘均由三层单独的喷漆逐渐堆积而成,表面呈现精致的纹理,而设在 9 时位置的小秒针表盘、3 时位的动力储备显示及 6 时位置的大日期显示,不仅是格拉苏蒂的特色设计,更是讲求功能性的德国设计风格。动力来自自动上链机芯 100-14,具备 55 小时动力储存功能。当然,配以格拉苏蒂罗纹的四分之三夹板,更是不能缺少的部分。腕表另外的装备包括蓝色钢指针、阿拉伯小时刻度、直径 44 mm 表壳,配有不锈钢折叠表扣的黑色路易斯安那鳄鱼皮表带或复古的棕色牛皮表带等。

    Chronoswiss
    三针一线陀飞轮镂空腕表

    虽然腕表的机芯,及镂空工艺来自瑞士的传统制表技术,可是出生自德国的 Chronoswiss 仍然自豪地说品牌流着德国表的血脉。这个三针一线陀飞轮镂空(Régulateur à Tourbillon Squelette)腕表虽然保留了 Chronoswiss 的三针一线特色,可是镶空的机芯可说是完全地表现了瑞士复杂腕表的风格。Chronoswiss 在 1988 年首次推出三针一线腕表,而这枚最新款式的特别之处,在于把人手镂空雕饰的工艺,融入三针一线陀飞轮的设计,每一块面板及表桥组件均经过镂空及人手雕饰(grave a la main),边缘经斜角打磨修饰,电镀蓝色螺钉及 3 螺钉镶嵌金质镶托,清晰优美地展示了齿轮组件及双发条盒,据说仅是镶空的步骤已经需要 15 小时,果然是鬼斧神工,看得人眉飞色舞。
    腕表搭配直径 38 mm 白金表壳,72 小时动力储存功能机芯 C.361 S直径只有 30 mm,并且镶有 23 颗宝石及刻上独立编号。

    Sinn U212 潜水腕表

    一直保持低调的德国品牌 Sinn 从 1961 年成立至今,主力生产航空腕表款式,而且也曾为太空任务设计时计。简洁的外形及可靠的表现是 Sinn 的特点,这枚限量发行212 枚的潜水腕表把表迷的视线从空中转移到海洋,它搭配防腐蚀、防盐蚀及抗磁功能的表壳,据说是潜水艇的船身物料,因此十分坚固,所以也用了德国著名的军用潜水艇 U212 的名字来命名。腕表的动力来自ETA 2892-A2 自动上链 21 石机芯,而且用上 Sinn 的特别润滑油,使腕表在摄氏零下45 度 至 80 度的环境下仍然运作正常。氩气防潮系统(Ar-Dehumidifying Technology)更确保腕表在潜水之后仍然保持干爽。直径46 mm 的表壳,配上黑色 PVD 表圈及表盘,予人很硬朗的感觉。U212 潜水腕表通过欧洲潜水规格的标准及测试,在 1000 米水深压力下仍然表现出色。

    专家推介

    Simon Shia

    香港《Ming Watch 明表》杂志主编
    “传统的瑞士表追求工艺和复杂功能,而传统德国表就是讲求实用可靠。所以款式上,传统瑞士表也较花巧华丽,而传统德国表就比较简洁硬朗。传统就是这样,但现在瑞士表也可以很minimal,德国表也可以很复杂。而且,德国表的零件,现在不少都是在瑞士造的了。”

    李永安 
    香港三宝表行总裁

    “德国腕表较喜欢保留传统技术,不难发现机芯打磨特别讲究,依旧采用四分三夹板的设计,以及鹅颈微调装置;外形方面,德国腕表民族风味较重,很有个性和富质感,最令我欣赏是其简约的外表内藏匠心独具集功能与工艺于一身的机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