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奢侈品提前进入涨价期 多家品牌称未收到通知

  • 行业动态
  • 2013-04-11
  • 作者: 林炀  来源: 新快报   时间: 2013-4-11


      国内外差价缩小,疑代购利益受损而散布谣言

      天河路上LOUIS VUITTON、PRADA等奢侈品牌云集,这些品牌哪怕几个百分点的涨价,就意味着消费者近千元的支出。近日,微博上流传着一则“LV全线提价3%-5%,奢侈品提前进入涨价期”的消息,称LV、CHANNEL等奢侈品涨价期将提前到今年4月份。新快报记者调查发现,奢侈品牌今年初已经历一轮涨价,不过国内涨幅没有欧洲地区大,而多家奢侈品牌门店工作人员都表示,暂未收到4月份新的涨价通知。

      年初LV全球齐涨,可各国涨幅不同

      LV早在今年2月就已经涨价一轮,虽然号称全球统一调整价格,但涨幅各不相同。价格调整后国内外的价差有所减小,有的差价甚至在千元内。这种国内外标准不同的价格调整策略越来越流行,去年8月,PRADA发言人说,如果欧元持续疲软,品牌为了减少与中国内地产品的价差,可能会考虑将产品在欧洲的价格提高最多10%,并表示不会提高在中国门店的价格。相比PRADA的态度明确,LVMH集团则含蓄地表示,由于海内外差价创下历史高位,目前其在华业务受到了影响。

      奢侈品行家朱小姐认为,这是LV采取的策略,“现在国人买奢侈品牌很多都是在境外买,或者是代购,而这些品牌更希望中国的消费者实现本地购买。”

      假消息多为代购者传出

      根据2012年的数据,“十一”黄金(1559.90,1.10,0.07%)周里中国人出境消费奢侈品累计约达38.5亿欧元,比前一年同期增加了14%,不过从地域上来看,欧洲占到63%的比重。这些数据里,很大一部分是代购人员贡献的。

      代购之所以兴旺,是因为综合关税、运输费等因素后,国内奢侈品价格远高于欧洲。白领阿Ca是名牌包的迷恋者,她拥有六七个名牌包,不过没有一个是在国内买的,“因为国内的价格高很多!以前都是在香港买,因为经常要去香港出差嘛,要买很方便。后来就在欧洲买,因为欧洲的价格又比香港便宜很多。”代购之兴旺,甚至在珠江新城某老字号茶餐厅,都经常看到代购和买家交易。男男女女会推着标准大号航空行李箱,找到各自的客人,淡定地掏出一个个折叠好的名牌包,按清单发给苦苦守候的客人。他们有的是亲自去采买,基本只做熟悉的、指定线路的产品。也有代购中介,他们掌握着导游、空姐、飞机师资源,按照客户要求找相应航线,兼职采买。

      目前,LV等大品牌的全球价格策略,对于国外代购来说是一种打击。据记者调查,微博上有关“4月份奢侈品全线提价”的消息多为代购者转发,宣称自己在意大利、英国、法国等地代购。

      【揭秘】

      跟二三线城市说拜拜 全力抓住中国富人的心

      LV的价格似乎永远不会受经济形势的影响,每年都会传出LV、CHANNEL 等奢侈品集体涨价的新闻,官方的说辞是综合考虑了原材料、汇率等变化,所以要在全球范围内上调价格。而这稍微一涨,就意味着消费者要多付近千元。

      成本是奢侈品涨价的真实原因吗?这要看你怎么理解成本一词了。如果只是理解为制作LV包包的原材料,那当然不是,否则也不会有人豪掷重金去买原材料是人造水晶的施华洛世奇了。

      在HERMES、LV等奢侈品牌中国区授权经销商袁俊看来,奢侈品的定价公式为:实际销售价格=原材料 加工成本 奢侈品牌价值 市场公关成本 渠道费用 关税与政府税率,这里头最重要、最大的成本是品牌价值。

      奢侈品行家朱小姐也说,用传统的定价思维去看奢侈品的价格,那会贻笑大方。奢侈品首要的任务是要保持高价位这一根本的属性,这是奢侈品的精神价值所在,LV最近宣布停止在中国二三线城市暂停开店,也就是出于自抬身价的原因。虽然奢侈品也定期打折,但不是低价策略而是清理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