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信息中心 来源: 搜狐 时间: 2013-5-2 |
巴塞尔表展的官方媒体BaselWorld Daily News 巴塞尔日报今年首次加入了中文版,由中国的钟表媒体人和收藏家撰写文章,向世界发表中国钟表界的声音。下文为《时尚时间》主编潘箭刊载于巴塞尔日报4月27日的报道。
在制表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在新技术的助力下,新奇、奇特的创新功能,创新结构层出不穷,并受到了行业与媒体的高度关注,然而,在这些“革命性”的创造背后,一些发生在基础零件领域的变化却很容易被人们遗漏。 比如,近日天梭推出了80小时的长动力机芯。从行业大环境来看,一款能走80小时的机芯似乎并没有什么值得大书特书的地方,7天动力、14天动力乃至31天的长动力机芯不在少数,80小时何足挂齿?但如果我说这是一款在ETA2824基础上改进而来的机芯,您又会作何感想?原版ETA2824的动力是42小时,在不改变原有尺寸与轮系布局的情况下,让动力翻了一翻,这难道不是一件创举吗?从40变80,不是改一个地方,换一个零件就能成功的。这枚机芯在动力、传动、擒纵上都做了一系列调整。具体来说,在发条盒大小不变的情况下,减薄发条厚度、增强发条韧性从而增加发条长度;增加传动齿轮齿牙数,改变传动比,提高传动效率;用硅擒纵代替传统宝石叉瓦,减少摩擦;使用砝码摆轮替代微调螺丝保证精度。通过这一系列手段,将手表动力增加了一倍。显而易见,这其中没有发明创造,没有超前技术,这就叫系统优化、结构优化,动力不是发明创造变出来的,而是优化出来的,“挤”出来的。这种设计理念也是我最为看重和推崇的,单独一个零件拿出来并无过人之处,而组合在一起就有翻倍的效果,这不仅是系统整合,这也是创新。 创新没有绝对的标准,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今年,昆仑推出了自动上弦的Ti-Bridge钛桥手表。我们知道,最初的金桥手表由于是直线机芯,是没有自动上弦功能的,传统的自动陀也无法安装在直线机芯上。后来昆仑为金桥手表研制了滑块自动上弦装置,解决了自动上弦问题。可到了Ti-Bridge钛桥手表上,由于直线机芯由竖直方向变为了水平方向,由于地球重力,滑块不能自由滑动,无法起到自动上弦的作用,此前的Ti-Bridge钛桥手表又回到了手动上弦的老路上。可翻看今年自动上弦Ti-Bridge钛桥手表的背面时,着实让我一惊。一种前所未有的自动上弦装置映入眼帘。两个圆形自动盘并排设置,一根连杆将两个自动盘连接在了一起,看上去就像蒸汽机车的车轮一样。当佩戴者手臂晃动时,两个自动盘同步运行,可双向上弦,使Ti-Bridge钛桥手表也具备了自动上弦功能。如此一来,不论是竖着的金桥,还是横着的钛桥,手动、自动款式齐全,昆仑这种奇特的上弦机构对业界来说并不具有什么重大意义和推广价值,更不会成为什么大新闻,但它却成功结局了自家问题,虽然这个发明创造并不会引起太多人的注意,然而谁又能否认它的价值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