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Pierre Maillard 来源: Europa Star名表世界 时间: 2013-5-13 |
售出25000只表后(其中包括100只Colombus之类的高端手表),真力时在2012年的销售额达到1亿5000万瑞士法郎。它最近投资2000万瑞士法郎,对历史可以追溯到1908年的厂房进行扩建修缮。其主要目标就是把品牌下各个专业整合起来一同办公,因为现在这些都分散在山上很多小型建筑内,十分不便。已铺设了长达1200公里的电缆,并安装了精良的油再生系统来给厂房供热。而且,机械园区已大幅改进,但也保留了很多用于小型特定工作的传统机器。 用于所有真力时手表的El Primero和Elite机芯在上述A~Z工厂制造。这里共有雇员270人,其中200人都是一线工人(这个品牌全球旗下共有300人)。自从2009年以来产量不断攀升:2013年将生产5万枚机芯,而2009年产量只有8000枚。这5万枚机芯分为60种不同口径,都是集成机芯(无组件)。研究开发、构造、原型制造、工具制造、切削、半成品机芯、钢切削、机械加工、冷压、清理、修整、装饰、斜切、预装配、工具套件制造、装配、擒纵机构制造、调节、测试等关键操作全都是流线型生产过程的一部分,而这在之前的环境就难以完成。至少有3500种型号和1200万种元件锁在公司的档案柜里。 真力时指挥官系列温莎年历专卖店版 “真力时是一个典型案例,” 热情洋溢而全神贯注的CEO Jean-Frédéric Dufour解释道,“真力时曾是瑞士制表业100年的领军品牌,但后来逐渐失去了真正的身份。全盛时期的真力时每年仅在意大利就售出8万只手表。而当我2009年入职时,我们一年在那里只卖出了300只!真力时总共生产了1000万只手表,并创造了650种不同机芯,其中就包括1899年问世的史上第一只计时码表。真力时就像睡美人一样,需要我们去唤醒它。” J.-F. Dufour就任后,将主要精力放在两方面:重新定义产品系列,以及重建制表工坊。他的前任Thierry Nataf的最大优点就是让真力时重新成为瑞士制表业的领军品牌之一,但实际运作却有些操之过急。腕表的均价已经升到5500欧元。因此,增添了价格为3000欧元左右的入门级档产品。当然,最终目标还是重现真力时昔日辉煌,成为5000到8000欧元这个价位自制计时码表的领军品牌。这一目标看起来并非不可企及,因为自从2009年以来这个品牌的年销售增长率高达30%。 随后采取的战略就是追本溯源,再次成为真正精密仪表的供应商。与Felix Baumgartner(世界上不靠飞行器辅助在自由落体状态下突破音障的第一人,记录高度为39公里)的合作,在Dufour看来“不仅是媒体宣传的高招,而且与真力时有关的其它第一次十分相配-比如1909年布莱里奥首次飞越英吉利海峡。” 真力时ACADEMY尊贵系列哥伦布飓风腕表 总之,该品牌还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主要市场:首先是香港,接着依次是瑞士、德国、中国和美国。但是,为避免市场过于集中而引发高风险,Dufour 在品牌自身知名度已经较高的南美启动了一项重新开发计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