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信息中心 来源: 名表世界 时间: 2013-5-30 |
|
Vacheron Constantin江诗丹顿从2007年开始赞助巴黎歌剧院,借此百世难逢良机,它也展现了自创立后时刻在心的价值:以艺术大师(Métiers d’Art)精神为底蕴的极致工艺,孕育手工精细制表传统。因赞助巴黎歌剧院而生的伙伴关系结合了时光、艺术及文化,而显得更加殊胜。
时光、文化与艺术 时光、文化与艺术共同奏起的三部曲,将过去、当下与未来谱成永恒。它满溢着完美、律动以及创造力,也就是这些养份,滋补了江诗丹顿的传世哲学:生生不息的技艺及美学探索,持续累积出不凡技艺,代代相传;始终坚持创新,令创造力绝不枯竭。当然,江诗丹顿的任一款表都不仅仅是单纯掌握、量测时间的工具,而是文化、历史彼此切磋琢磨出的明镜、是人类灵光映照下所凝聚的艺术作品。正如同品牌创始人Jean-Marc Vacheron 与学徒在1755年的传承誓约、François Constantin 与Vacheron家族后代在1819年因共同目标而一见如故;数百年来,所有贡献出热情的艺术大师、制表工匠、珐琅大师、珠宝镶嵌师以及金雕大师们,都是维系江诗丹顿百年传承的活水源泉。
加尼叶(巴黎)歌剧院 巴黎有两座具规模的歌剧院-加尼叶(Ganier)和巴斯底(Bastille)歌剧院,加尼叶歌剧院座落于巴黎繁华的商业区里,正前方不远处是罗浮宫,后面是巴黎系列高级百货公司(是观光客购物的天堂),一般谈歌剧院都指加尼叶歌剧院,它属于巴黎古典歌舞剧及舞蹈的场域,巴斯底歌剧院则像其建筑般属现代及实验性的。
加尼叶歌剧院华丽的建筑物被比喻为巨大的结婚蛋糕,整座建筑物混合卓越的石材、大理石、青铜质料所建,精雕细琢的正立面布满众多的装饰物,宛若一座非凡雕刻博物馆般,谨严均衡对称分为上下两层都由七扇门廊窗框构成,底层是富于节奏性的圆拱门廊,布置系列以舞蹈及歌剧为主题的立面组群雕像,拱门廊间饰有名音乐家(莫札特、巴哈、海顿、贝多芬等)的圆浮雕。上层则由如音乐节奏性的高大对称双柱所构成七扇大窗,谨严大方。而别具匠心的窗框上刻有名剧作家雕像。上方左右的古典半圆形门楣浮雕,以音乐为主题。屋顶上立有左右对称的生动天使群雕像。 夏卡尔与加尼叶歌剧院 当然,只有热情能让夏卡尔在1964年接下法国文化部长马尔罗(André Malraux)托付的重责大任:为加尼叶歌剧院绘制全新的穹顶壁画。当时夏卡尔刚完成芭蕾舞剧「达夫尼与克罗伊(Daphnis et Chloé)的舞台设计,马尔罗这项看来简直狂野脱序的计画激起诸多挞伐,尤其担心由夏勒.加尼叶(Charles Garnier)设计的音乐厅主体与夏卡尔的超现实主义画风落差太大。加尼叶歌剧院可是法国自1870年第二帝国时期以降的艺坛圣地;的确,只有真正的洞察力,才能让这个计画付诸实行。
夏卡尔的作品摩登、耀眼而活力十足;正如同他自道:「丝质礼服与珠宝的夺目丰采,将巴黎优雅仕女们的香肩映为万紫千红的魔镜」。画作本身正像一阙流畅的乐曲,缤纷色彩则是其间跃动的音符。画家本人就像乐团指挥般主导五项不同主题的动机,动机彼此关联,相互牵动,各声部的应和构成了伟大乐曲。绚丽色彩如交响曲般壮阔,穹顶纳进了音乐史里所有的珠玉,五彩斑烂而令人神往。艺术贯通古今的魔力,正是江诗丹顿每只作品试图企及的境地。 向穆索斯基《波里斯.郭德诺夫》致敬 《波里斯·郭德诺夫(Boris Godunov)》是普希金于1825年所写的戏剧。这是普希金以近似莎士比亚般的史诗风格写成的历史剧,问世后始终被帝俄当局视为禁书,延迟了近四十年才获准出版。 1866年,俄罗斯当局终于核准普希金的剧作《波里斯·郭德诺夫》出版,穆索斯基亲自改编此剧在一八七二年完成修订版,一八七四年此剧全本演出。故事源自十五、六世纪之交的俄罗斯;在恐怖伊凡过世后,沙皇王位传承的争夺内幕。
传统日内瓦高温明火微缩珐琅技法 最早出现在地中海沿岸的珐琅自古以来就让金饰及珠宝更显璀灿。此一传统技法在15世纪被运用于制表业中,不但令表更加金碧辉煌,也成为传统日内瓦工艺之一,当地的艺术工匠们不断强化应用技巧,开发新的工法,让这项技艺分化成四类细项,分别是内填(内嵌)珐琅(champlevé)、透明珐琅(flinqué)、掐丝珐琅(cloisonné )以及微缩珐琅(miniature enamelling,又称为画珐琅)。 《艺术大师——夏卡尔与巴黎歌剧院(The Métiers d’Art – Chagall & L’Opéra de Paris)》系列表款运用高温明火(grand feu)技法烧制微缩珐琅,这是顶级制表业最早使用的珐琅技法之一,日内瓦传统技法里的高温明火将珐琅烧制温度提高到摄氏800~900度间,所烧出的成品有着极度纯净与几乎永恒的特性。在江诗丹顿的作品里,很早就出现过艺术大师系列所使用的装饰工艺技法。环顾当世,仅只有寥寥可数的工艺耆宿能够运用这些即将失传的密技。就像任何工艺技术一样,这些装饰技法必须透过严格且持续的训练才可能运用由心,它需要高度的专注力与耐心,或许只有中古世纪为古老羊皮书绘制插画的工匠,视工作为神所赋予的使用,才会付出这般心力。
以摄氏800~850度的高温在窑中烧制大约20次后,珐琅表盘开始能够看出雏型,在不同的烧制阶段里,硬化的珐琅色泽会渐渐地变化,色彩浓度会逐渐加深,珐琅的体积也会收缩,珐琅大师的经验在这里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后续烧制的时间必须经过根据釉料里使用的化合物及用量谨慎地计算,时间长度正是珐琅烧制的不传之秘。最后完成之前,必须细心检查是否有任何缺陷,珐琅的脆弱、以及烧制中会收缩的特性让它每次出窑都可能爆裂。在冷却阶段也需要无比耐心,避免温度急剧变化。只要有任何步骤出错,就可能得从头再来。微缩珐琅最后完成前,会再覆上两或三层的透明瓷釉,用以保护底下的珐琅不受岁月侵蚀。这层透明瓷釉以摄氏800度的温度烧制,完成之后再以砺石抛光,才能让珐琅拥有亮丽细致的表面,放射出完整光芒。珐琅烧制是一项需要观照所有细节、从头到尾小心翼翼、运用无比耐性的装饰艺术,也是艰忍卓绝的艺术工匠们所面对的极大挑战。江诗丹顿誓为日内瓦传统制表技艺的守护者,更肩负神圣使命,将这些早已是无价之宝的历史文化资产发扬光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