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表关税下降 进口手表价格或不降反升

  • 行业动态
  • 2013-06-03
  • 作者: 孙宪超  来源: 新文化报   时间: 2013-6-3


      5月27日,商务部部长助理俞建华在中国-瑞士自由贸易协定谈判结果新闻吹风会上表示,将从协议生效之日起开始降低瑞士钟表关税,第一年降18%,以后每年降约5%,十年降60%。

      按照大多数人的想法,税收是商品价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一旦进口关税下调,理应带动相关进口商品的价格下降。不过,由于之前有洋奶粉、高档汽车、奢侈品等商品的进口关税虽然下降,但是在国内的销售价格却不降反升的先例,因此有观点认为,即便进口关税在未来十年下降60%,但是进口手表的价格或许仍是一种不降反升的态势。

      关税曾被认为是进口商品在国内高售价的重要因素,那么,为什么会出现关税下降而进口商品价格逆势上涨的现象?进口商品定价的依据又是什么呢?

      现象

      进口手表价格或不降反升

      高英(化名),长春市某高档商场经理,他所管理的区域主要经营一些国外知名的奢侈品牌,他也自然而然地成为很多亲戚朋友的时尚顾问。

      最近几天,高英发现一些朋友纷纷询问进口手表未来是否会降价。而由头就是商务部部长助理俞建华5月27日在中国-瑞士自由贸易协定谈判结果新闻吹风会上表示:“对瑞士钟表关税,将从协议生效之日起开始降,第一年降18%,以后每年大概降5%,十年降60%。大的趋势应该会降价,但降多少现在还说不好。”“对于这些朋友的问题,我的回答全部都是‘关税下降而导致进口手表降价的可能性不大,反而存在涨价的可能。’”高英告诉本报记者。

      无独有偶,长春市某钟表行经理刘阳(化名),也坚持这种观点。刘阳说,现在瑞士手表的市场售价每年都在上涨,个别品类涨幅多在20%~30%。即便关税下调,也并不会扭转进口手表价格逐年上涨的趋势。

      在消费税、增值税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即便关税下调60%(即由现行的10%下调到4%),那么总税率仍会达到51%,进口手表的成本降至15100元,理论上2万元的售价可降至19400元。如果这款进口手表的国内市场售价上调20%,即可上涨到24000元。所以即便是关税下调,消费者也会感觉到进口手表的价格不降反升。更何况税率是逐年下调的,因此消费者对关税的调整并不敏感。

      历史

      “关税降售价涨”早已有之

      根据“入世”协议,中国进口商品的关税将逐年递减。因此,很多国人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购买进口商品将会越来越便宜。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甚至出现了关税越降,进口商品在国内的售价却越涨的现象。

      2006年1月1日,中国汽车进口关税从30%下调至28%。当时很多人都认为,进口汽车将会迎来一波降价潮。然而令众多持币待购人士大跌眼镜的是,包括丰田佳美、克莱斯勒道奇等车型都在随后上涨。其中,丰田佳美售价由之前的32万多,上涨到关税下降之后的三十五六万。即便是这样,很多时候还都订不到车。

      除了汽车之外,还有进口奢侈品。“从历年的销售经验看,国内奢侈品的价格每年都会上涨10%~15%,无论外部因素发生什么变化,比如税率、汇率,又或者是经济危机,都不会影响奢侈品在国内的价格,这是由其市场定位决定的。”高英告诉本报记者,“像酷奇、LV、爱马仕等国人耳熟能详的国际知名品牌的进口关税虽然早已下调,但是它们的价格却是逐年走高。”

      高英还举例说,虽然财政部从2012年1月1日起调低了进口化妆品的进口关税,但是包括SK-II、香奈儿等多个一线化妆品牌却在随后集体涨价,个别涨价幅度达10%。

      进口奶粉也是关税下调售价上涨的经典案例。据了解,进口奶粉同样在2012年初享受到了关税下调的优惠,然而就在当年4月,长春市多家超市、孕婴店就陆续接到雀巢和美赞臣等厂家发来的通知,相关奶粉价格分别上涨5%和13%。

      分析

      商品高价并非是关税的错

      有观点认为,进口商品价格之所以居高不下,关税是背后“元凶”。数据显示,中国内地奢侈品价格平均比香港、美国和法国市场分别高出45%、51%和72%。而且,各国家和地区的进口奢侈品价格并非与税率高低成正比。

      例如,综合税率最高的是印度,奢侈品零售价格却是全球最低;综合税率最低的是美国,奢侈品价格接近欧洲;中国的综合税率在印度之后,但奢侈品价格全球最高。

      “由于中国加入WTO之后,关税呈逐年降低的趋势,关税在进口商品价格中的占比越来越小,因此不能将关税视为导致进口商品价格只涨不跌的元凶。”国内知名营销专家李光斗就认为,相较税收而言,供求关系更能决定价格走势,正是因为国内市场的需求持续旺盛,所以进口商品不会面临降价促销的压力。

      奢侈品研究专家欧阳坤也指出,在中国市场,LV等几家大品牌本来只是以高价位进行小规模试水,没想到却供不应求。其他品牌也纷纷效仿,以高价进入中国。结果,高价位就从尝试变成了常态。

      即使中国政府继续降低关税,对奢侈品价格也很难有所撼动。某种程度上,高定位是由于中国消费者对奢侈品的热捧造成的,而非关税。

      “国外的经验也表明,关税是否下降,并不会对进口商品的售价形成明显的影响。”商务部国际市场研究部副主任白明告诉本报记者,特别是稀缺紧俏、市场需求量大的进口商品,或是商家对渠道的掌握力度非常强等,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便关税下调,市场售价也会延续上涨的势头。吉林大学商学院的教授丁志国说,即便是一些国外的成熟市场,奢侈品也不会因为关税的下调而降价,奢侈品从来就没有过降价销售的先例,否则就不是奢侈品了。

      追问

      进口商品价格因何难降?

      1.定价玩心理迎合消费者“只买贵的”

      商务部研究院消费经济研究部副主任赵萍介绍,商品定价主要有两种方式,即成本加成定价法和倒推成本法。所谓的成本加成定价法是按产品单位成本加上一定比例的利润制定产品价格的方法,是一种典型的生产者导向定价法,日常生活中大部分涉及吃、穿、用等消费品都采用这种定价法。倒推成本法就是当产品完工或销售时,倒过来计算生产成本的方法。

      而从目前进口商品的定价体系来看,既不符合成本加成定价法,也不符合倒推成本法,更应该定义为一种心理定价法。

      “之所以说是心理定价法,是因为进口商品已牢牢地抓住了国内消费者‘只买贵的不选对的’、要面子互相攀比的心理,让进口商品的高价格成为保持其商品高档、高端形象的一种体现。因此即便关税下调,但售价却依然高企。”赵萍以时下最受关注的进口手表举例说,现在很多生产和销售手表的商家都会大肆宣传手表的精确度,动辄千分之一秒、万分之一秒,似乎精确度不但是手表高端的体现,也成为价格上涨的理由。而实际上手表只是一种查看钟点的工具,根本没有必要精确到如此程度,这只不过是商家为了提高身价而营造的噱头。

      高英也表示,利润是进口商品的价值核心,而保持高端商品的形象,也是大多数进口商品所追求的核心价值,“绝不降价促销”似乎就是最直接的一个方法。而这恰恰迎合了国内消费者的心理,进一步令这些商品售价易涨难跌。

      2.竞争压力小已在特有渠道形成垄断

      白明认为,进口商品在进入中国后,通常都会投入巨资打造自己特有的营销网络,经过多年的苦心经营,已在行业内占据了有利的销售渠道,同时也形成了一定的垄断性。因此在中国的竞争压力相对较小,所以国内的各级经销商都要无条件服从其定价策略,既不能任意涨价,也不能随意降价,一切都要服从统一安排,否则将会受到严厉的处罚。“而打造营销网络所投入的巨额费用,最终肯定是要加进商品的售价。”

      白明说,在打造营销网络的同时,多数进口商品已将自己定位为高端,只为小众服务,市场战略方面从来就不主张降价。随着国内高收入人群的不断增加,中国已经取代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大奢侈品消费国,人们对高端进口商品的追求程度空前高涨。但是由于这些进口商品有时会刻意控制出货量,这样就自然导致了供不应求,也顺势实现了收益最大化的目的。另外,国内的流通环节中间费用始终居高不下,特别是一些高档商场和超市,每年都会不定时地向商家收取入场费、店庆费、装修费等名目繁多的费用。当然,这些费用自然都会最终转嫁到消费者身上。加之中国的物流成本始终居高不下,也在一定程度上推高了商品价格。

      3.信息不对称令国内外市场存在价差

      “同样的商品,国外与国内存在非常大的差价,也正因为如此,海外代购才会风生水起。”李光斗认为,像哈根达斯等在国外并不是高端品牌,只是因为各国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加之某些商品在中国有较大的市场空间,令其进入中国后迅速成为同类产品中的奢侈品。目前国内一些被热捧的国际品牌,在国外充其量也就是二三线品牌。但是由于诸多消费者对真正的国际一线品牌知之不多,所以才会盲目追捧。

      李光斗介绍,发达国家在向发展中国家输出商品时,通常都会刻意提高价格,一方面是为了赚取更多的利润,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体现商品的高端性。例如,在皮包方面,中国本土产品中的确就缺少像LV、酷奇这样蜚声世界的知名品牌。而在很多时候,特定商品在特定市场中不仅具有使用价值,同时还是身份与地位的象征。需要指出的是,同样一种商品的价差,不只体现在国与国之间,在国内市场中同样存在。例如,一种商品同时在农村和城市销售,按照多数人的传统思维,农村的售价一定会比城市便宜。但事实往往相反。之所以这样,就是为了显示这种商品在农村中的重要和特殊性,让使用这种商品的人油然而生一种优越感。

      反思

      国内的市场化程度有待成熟

      “同样一种奢侈品,但是在中国、美国、日本和欧洲的售价却完全不同。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厂家依据不同市场的成熟度来决定市场的价格。”赵萍介绍,由于欧美等国家和地区的市场化程度较高,早已度过了对奢侈品疯狂而盲目追捧的时期,因此奢侈品市场的增长率近年始终保持低位,售价也相对不高。反观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由于市场化仍不成熟,所以奢侈品在国内的售价反而较高。

      “因此,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市场化程度对奢侈品价格会有很大的影响。”赵萍说,只有当中国市场真正走向成熟时,才能真正迎来进口商品价格下降,不过这仍然需要一段时间。

      中国金融智库首席专家宏皓说,除了进口关税,消费税和增值税对进口商品的价格影响很大,如果能够同时下调消费税和增值税,就会与下调关税形成叠加效应,或许会令进口商品的价格下降。但是目前阶段,不大可能下调这两个税种,因此短期内很难看到进口商品价格下降。“在当前经济处于弱复苏的背景下,中国应该通过降税,将那些因为差价而选择去境外购买奢侈品的资金留在国内,这样将更有利于拉动内需,促进经济的发展。”宏皓认为。不过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刘尚希显然不认可这种说法。刘尚希日前撰文称,对进口奢侈品征消费税,也就是对富人征税,无疑有利于社会公平,对一些群众很反感的奢侈消费行为征收高额消费税,才是真正合乎民意的选择。部分人选择去国外购买是出于原产地质量可靠和炫富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