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凤凰Uradio王佳 来源: 中国钟表信息平台 时间: 2013/11/13 |
白昼与黑夜自然循环、一年中四季交替轮回——这是人类最早建立起来的时间观念。故宫博物馆的赤道日晷、南京紫金山天文台的地平日晷——这是人类最早发明的记时工具。我一直觉得,人类对时计所有的发明与探索,也许都源自内心对于时间无形永逝的惶恐,因为人们对自己无法掌控的东西总觉不安。我们看不见时间如何流过,于是想赋予她形状——在沙漏里,在一炷香的袅袅轻烟里,在地面上、墙面上每一度光影的变化里……看得见时间,仿佛就留得住时间。
2013年5月,深圳市钟表行业协会携手Uradio联合策动,开始了一场瑞士钟表文化之路的探寻之旅,不仅仅是前往瑞士——这个全球最顶尖的制表王国,看看精密华美的表,大概更想看看——关于“看得见的时间”这件事,人类到底能做到何种极致?
从日内瓦到巴塞尔,这条200公里的“钟表之路”吸引全世界各地慕名而来的游客,尤其是诸多钟表爱好者,而我们的旅程从一年一度被誉为钟表界奥斯卡的“巴塞尔钟表珠宝展”开始,联手瑞士三大钟表集团,深入钟表发源地汝拉山谷,探访三大钟表品牌工厂,分享无处不在的瑞士制表美学。作为Uradio记者,我有幸跟随深圳市钟表行业协会专业团队一同踏上这段“优悦之旅-瑞士钟表文化之路”,并在uradio《旅途咖啡馆》节目全程记录呈现。
【巴塞尔-独立制表师】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钟表珠宝展之一,可以追溯到1917年 “瑞士巴塞尔样品博览会”的巴塞尔钟表珠宝展早已成为珠宝钟表业的盛大集会。直到今天,仍是顶级钟表品牌的集体亮相地,也是众多努力走向顶级品牌企业的竞技场。这些品牌每年在展会上最重要的功课是新品和潮流发布,透过在巴塞尔钟表珠宝展的展示进行宣传推广,对于买家而言,这里意味着意义多元的数字,而对于象我们一样的观众而言,这里意味着来自钟表王国最全面的钟表文化的呈现,而和钟表珠宝一样好看的是各家精心设计的展柜,以及为吸引眼球的各出奇招,那些充满新鲜感和想象力的宣传方式令钟表展趣味盎然。而所有这些精彩在集中了瑞士独立制表师作品的“dream factory”面前都悄然失色。
瑞士独立制表师话题是这次瑞士钟表文化之旅被团友们讨论最多的话题。而在采访中,无论是深圳钟表行业协会执行副会长朱舜华,还是时刻杂志主编杨景雯,或者是飞亚达品牌总经理杜熙,都曾不约而同说起独立制表师话题,说展会里独立制表师专区是他们每年来巴塞尔必看的部分。大概它所关联的品牌独立与审美坚持,也是他们在现阶段中国产业制造里面临的重要问题。大家一致认为,因为这些独立制表人的存在,才使瑞士钟表制造业始终保持了活力和竞争力。
独立制表师常常被誉为“勇于冒险的大艺术家”,他们坚持自己制作机芯,认为正是这份独立让自己与那些到处买机芯的商业品牌区分开来。他们认为:每一块表都只反映个人的独特才能,绝不批量生产、绝不遵循趋势。大师们用独创性和极大的生命潜力告诉世人:在冰冷的表壳背后,不仅仅是旋转的陀飞轮,更是人类非凡想象创造的精密感官世界。“没有人可以操控时间,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让时光更美地流淌。”那些关于独立制表师的传说很轻易就能找到,比如著名独立制表师理查穆勒在设计个人作品时,为达到令自己满意的水准,花了整整3年半的时间,他的伙计们在最后组装表的时候都快崩溃了。制表本身是一件技术性工作,制造过程很灵活,从灵感萌芽到对其可行性的判断,往往需要一定的时间,同时独立制表人的个人品牌因为充满了制表师浓烈的个人风格,从表盘设计到材质均由自己决定,手表零件经过灵巧的人手打磨,耗费的做工与精力都远非机械化生产的腕表所及,几十年来,瑞士钟表三巨头不断收购各种风格的小品牌,规模化生产。但仍有一些古典主义者,一直坚持手工钟表的制作。因为在他们看来,手工钟表是一种艺术。
对于观赏者的我们来说,独立制表师最打动人的当然是——坚持,作为重要的普世价值,无论是瑞士动辄百年的钟表品牌江诗丹顿、积家等等,还是独立制表师的自我完成,其实都是关于坚持最好的诠释,也许不是所有的坚持都能成就品牌,但成为经典的品牌多少都实现了对于传统技术与审美最简单的坚持。 瑞士有很多超过百年的钟表品牌,每一个背后都有丰富渊源,旅途上偶尔发现爱彼表流传至今的一句家族训导——“正像我们的先祖世代传承,我们的父亲亲手教给我们制表的手工艺,他们总是和我们说,把匆忙的生活变慢,不要对生活失去爱意,在打磨中使你的人生完美,不断地去芜存菁”也以此作为2013年优悦之旅“瑞士钟表文化之路”旅行札记的结语,因为钟表刻录时间的道理与我们刻录人生的道理,其实一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