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信息中心 来源: 每日经济新闻 时间: 2013-12-5 |
广阔的内地市场一直以来都吸引着香港本土品牌“前赴后继”,然而,“南橘北枳”的现象也让不少企业在开拓期遭遇了烦恼。 香港老牌知名眼镜及钟表商宝光实业在进军内地市场过程中正经历着类似的发展之惑。 去年底,旗下拥有“时间廊”及“眼镜88”等品牌的宝光实业,高调宣布引入私募博裕资本为策略投资者,一时成为两地资本市场的焦点。彼时宝光实业曾表示,希望通过后者的零售渠道经验来改善公司业务发展,尤其是助力其实现“内地业务三年扭亏”的计划。如今,一年过去了,根据宝光实业最新公布的半年报,公司上半年内地眼镜业务仍未好转,不过“时间廊”手表业务亏损已收窄。
内地手表业务亏损收窄
对于宝光实业来说,手表业务是其除眼镜业务之外的又一大业绩支柱,而从财报反映的情况看,要想顺利实现 “内地业务三年扭亏”的愿望,发力手表领域或许会事半功倍。
财报显示,手表零售业务“时间廊”占公司总营业额约54.3%,该业务营业额于期内温和增长10.3%至10.26亿港元,除利息及税前利润为1109万港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3.4%,毛利率则维持在62%。
若按地区划分,截至2013年9月30日,香港及澳门地区共有108间时间廊店铺,该地区业务表现优于整体零售市场,贡献了公司总营收的37.4%,期内营业额较去年同期增长18.4%。公司认为,港澳地区时间廊业务的营运效应提升,主要是优化了店铺租赁策略、同店生产力改善,以及成本控制等原因。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上半年内地眼镜业务仍未好转,但“时间廊”手表业务在内地的表现则可圈可点,目前亏损已收窄。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9月30日,公司在内地共有“时间廊”店铺88家,去年同期则为92家,在店铺数量减少的背景下依然实现8.4%的增长,营业额达到8510万港元,亏损较去年同期收窄17.1%至2760万港元。
公司认为,亏损收窄的原因主要在于今年5月设立了中国区行政总裁、重整开店策略,聚焦于二、三线城市以及成本控制等。此外,公司也指出,鉴于内地的网购趋势,电子商贸业务将具有庞大的增长潜力,预计将成为公司手表零售业务的重要增长来源。对此,第一上海在研究报告中认为,公司内部供应链及管理架构逐步完善,但见效仍需时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