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网店流行:当“朋友圈”成了“生意圈”

  • 行业动态
  • 2014-02-25
  • 作者: 信息中心  来源: 今晚经济周刊   时间: 2014-2-25
            不知道从何时起,微信朋友圈中多出了许多兜售产品的信息,很多人在朋友圈中做起了买卖。从海外代购到名牌专柜、奢侈品、化妆品代购,丰富的商品种类充斥着小小的手机屏幕。“每天刷新朋友圈,满眼望去,几乎有三分之一的信息是卖货的。”如今,微信网店逐渐成为了很多人谋求更多收入的渠道。

      晒宝贝:“朋友圈”渐成“生意圈”

      从去年开始,微信中一些专门出售商品的朋友圈状态悄悄出现。发展到现在,很多人朋友圈中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几个专门出售商品的朋友。而除了开始“微信买卖”的部分好友外,还有一些公共账号和草根卖家也不断地通过朋友圈的分享功能进入人们的视线当中。这些在微信中开店的用户,利用微信这个免费的社交软件推销着自己的商品。

      最近一段时间,很多人在刷新朋友圈后,都会看到朋友圈中存在着一些商品推销的帖子。记者自己的朋友圈中就有3个利用微信朋友圈开店的朋友。“闺蜜新开的店,最新爆款包包,可同城交易。感兴趣的加微信号×××”、“最新款adidas限量版,请加微信号×××。本人姐姐开的店,欢迎大家光顾。”几个店主的相册里全是各种包和球鞋的实拍图,还有价格和交易说明。交易可以通过银行打款、支付宝付款后邮寄实物,也可以同城见面交易。

      总结下来,记者发现,目前在微信朋友圈中流行着以下四种“微信网店”。

      第一种是以海外代购为卖点的微信网店。店主利用自己在海外留学、工作,或者海外亲戚的便利,每天在微信朋友圈中发布海外最新的商品信息。在以海外代购为标签的微信网店当中,目前以韩国代购为主。商品包括韩国化妆品、东大门服饰、韩国文具、小饰品等。

      第二种是淘宝店主的微信分店。淘宝网已发展多年,因此许多新店很难在短时间内达到良好的销售预期,于是很多网店信誉较低的店主纷纷利用微信开设了“分店”,利用朋友宣传促进淘宝网店成长。

      第三种就是朋友圈中各种“外烟代购”、“食品代购”等某一商品种类的代购。据记者调查,这些某一商品类的“微信网店”的幕后大多为某一商品类别和品牌的代理商或经销商。

      第四种是“空壳网店”。有的“微信店主”甚至连拿货成本都不需要,自己也没有任何库存商品,只需要通过找到厂商合作,用厂商提供商品的图片发布在朋友圈中,当顾客下单后,便把厂商要求的金额支付给厂商,再由厂商直接发货给顾客,剩余部分便成了“微信店主”的收入。

      通过采访几位专门利用微信销售商品的所谓店主,记者了解到,微信的普及率、社交属性和免费的优势,是这些店主们在微信中销售商品的主要原因。此外,记者发现“微信网店”只是店主们提高收入的副业。由此可见,在电子商务日渐繁荣的时代,微信零门槛的宣传平台,让草根创业者们找到了营销阵地。

      买家说:“朋友圈”购物不太靠谱

      那么,买家们对于“微信网店”又是一种什么态度呢?记者近日在豆瓣网中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在参与调查的网友中,只有不到3成网友有在朋友圈购物的经历,而将近7成的网友认为在朋友圈中买东西不是太靠谱。

      一位在朋友圈买过东西的豆瓣网友“梦三年”表示:“我只从关系不错的朋友那里买东西,因为朋友圈里都是熟人,从朋友手里买东西比较放心。而且对方也比较了解我,知道我喜欢什么,什么样的东西适合我。”

      但也有很多人表示,虽然从朋友那里买东西比较放心,但如果有什么问题,有时候并不好意思找朋友解决。“几十元、几百元是小事,有时候凑活凑活也就过去了,毕竟都是朋友,没必要为了钱闹得不开心。但是自己心里也过不去,花钱买了不合适或者质量没有那么好的东西,也是挺堵心的。”豆瓣网友“浮光”表示。

      虽然是在朋友圈中购物,但也并不是百分之百安全的,日前,记者的一位朋友张晓婷就在朋友圈中购物被骗。今年春节前,张晓婷在微信朋友圈中看到朋友转发的一条代购靴子的信息,就加了那个账号为好友,通过沟通,张晓婷花1500元购买了一双在专柜售价为2800元的品牌女靴。但当靴子寄来之后,张晓婷发现靴子的皮革味道很刺鼻。“我拿着那双鞋去了伊势丹的专柜,和正品比较了一下。店员告诉我,我那双鞋不是正品。”张晓婷说,“我当时就用微信联系那个卖家。卖家却不承认是假鞋,解释为她所卖的鞋都是从品牌工厂中直接拿出来的新鞋,有些味道是正常的,而专柜的鞋由于运输、存储时间较长,味道已经散去。总之,就是不给退款。”

      “店员告诉我,退款要有证据,要去质监部门鉴定。微信朋友圈购物最大的不利就是买东西没有任何人监督,如果卖家不承认这双鞋是她卖给我的,我也没有办法。”现在,张晓婷只能庆幸卖家还是发了一双鞋给她,即便是假鞋,也比卖家收到了款项之后不发货要好很多。

      微博、微信……当一个个社交软件被用户所接受,精明的商家们也看到了这些平台为他们带来的商机。不过,微信作为一个社交平台,目前还没有任何关于网络营销的管理和监督机制,缺乏淘宝、京东等专业电商平台的监管,制度缺位令“微信网店”处于监管空白地带,对于广大消费者来说,风险较大。

      那么,买家们对于“微信网店”又是一种什么态度呢?记者近日在豆瓣网中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在参与调查的网友中,只有不到3成网友有在朋友圈购物的经历,而将近7成的网友认为在朋友圈中买东西不是太靠谱。

      一位在朋友圈买过东西的豆瓣网友“梦三年”表示:“我只从关系不错的朋友那里买东西,因为朋友圈里都是熟人,从朋友手里买东西比较放心。而且对方也比较了解我,知道我喜欢什么,什么样的东西适合我。”

      但也有很多人表示,虽然从朋友那里买东西比较放心,但如果有什么问题,有时候并不好意思找朋友解决。“几十元、几百元是小事,有时候凑活凑活也就过去了,毕竟都是朋友,没必要为了钱闹得不开心。但是自己心里也过不去,花钱买了不合适或者质量没有那么好的东西,也是挺堵心的。”豆瓣网友“浮光”表示。

      虽然是在朋友圈中购物,但也并不是百分之百安全的,日前,记者的一位朋友张晓婷就在朋友圈中购物被骗。今年春节前,张晓婷在微信朋友圈中看到朋友转发的一条代购靴子的信息,就加了那个账号为好友,通过沟通,张晓婷花1500元购买了一双在专柜售价为2800元的品牌女靴。但当靴子寄来之后,张晓婷发现靴子的皮革味道很刺鼻。“我拿着那双鞋去了伊势丹的专柜,和正品比较了一下。店员告诉我,我那双鞋不是正品。”张晓婷说,“我当时就用微信联系那个卖家。卖家却不承认是假鞋,解释为她所卖的鞋都是从品牌工厂中直接拿出来的新鞋,有些味道是正常的,而专柜的鞋由于运输、存储时间较长,味道已经散去。总之,就是不给退款。”

      “店员告诉我,退款要有证据,要去质监部门鉴定。微信朋友圈购物最大的不利就是买东西没有任何人监督,如果卖家不承认这双鞋是她卖给我的,我也没有办法。”现在,张晓婷只能庆幸卖家还是发了一双鞋给她,即便是假鞋,也比卖家收到了款项之后不发货要好很多。

      微博、微信……当一个个社交软件被用户所接受,精明的商家们也看到了这些平台为他们带来的商机。不过,微信作为一个社交平台,目前还没有任何关于网络营销的管理和监督机制,缺乏淘宝、京东等专业电商平台的监管,制度缺位令“微信网店”处于监管空白地带,对于广大消费者来说,风险较大。

      腾讯:不鼓励微信开店

      作为一个以社交为主要功能的平台,微信提供给用户的是自由交际的平台,那么对于在此平台上的经营商业行为,是否有监管呢?

      记者从腾讯社交软件热线客服处了解到,目前微信给公众账号提供自由发布信息的平台,但前提是用户发布的信息是安全的,不能包含网络禁止的东西,如色情暴力等。“卖家做正常的产品展示是可以的,但腾讯并不鼓励和支持这种做法。”工作人员说,“此外,根据用户的投诉,朋友圈会对一些涉及侵权、假冒伪劣和进行恶意病毒营销的商家进行不同程度的处理。用户可以通过微信举报功能进行检举,核实后我们将对违法账号进行不同程度的处理,严重者将直接封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