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行与腕表

  • 行业动态
  • 2014-03-03
  • 作者: 信息中心  来源: 经济观察报   时间: 2014-3-3

        近两年,以飞行员为灵感所设计的腕表又成为了一股潮流。

      老实说,旧时飞行员腕表实用性远大于其观赏性,自诞生起就与人类的飞行意识密切相关。第一支有意识为飞行操作之便而设计的腕表出现在20世纪初期。1903年12月17日,在美国基蒂霍克的一片耕地上,莱特兄弟实现了人类历史上跨时代的飞行创举。当时这两位伊卡罗斯的追随者在首次飞行时没有借助钟表而是大声报数:二十一,二十二……莱特兄弟和阿尔伯特·山度士·杜蒙的成就让全世界有飞行梦想的人对“世界纪录”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在众多优秀飞行员中,法国飞行员布莱里奥(Blériot)成功了,他戴着真力时腕表飞跃了英吉利海峡。自此之后,计时工具和飞行结下了不解之缘。这次飞行危险巨大,但名利诱惑让他无法抗拒。最终,他赢得了1000英镑奖金,而陪伴他取得世界纪录的真力时腕表被界定为飞行工具。这枚腕表有未来飞行员腕表所需的所有特征:夜光表盘和指针保证在黑暗中也能读时,清晰可辨的阿拉伯数字时标,防磁发条,和能够固定在机舱控制板上的表壳。

      战争是促进飞行员腕表发展的另一催化剂。相比之下,战争更有要求精益求精的理由和资力。为了精确定位和协作出击,第一次世界大战让钟表正式成为重要的军事装备,也让世界开始正视计时的重要性。

      20世纪20年代之后,飞行不再是新鲜事,往来的邮件都是通过空运实现的。美国邮政机构雇佣了一批年轻飞行员,25岁的林白就是其中之一。1927年,当林白从他所驾驶的单翼小飞机Ryan NX-211步出的剎那,浪琴表成功见证了他自西向东飞越大西洋(600558,股吧)的壮举,整个过程历时33小时30分钟。自此,林白和浪琴保持紧密的联系。

    真力时Type 20飞行器腕表,1938年

      早期驾驶员没有精密计算机与GPS定位帮助驾驶,他们只能依靠地图、一块怀表和一个小计数器来控制飞行。这样的工具配备并不精确,即便在正常飞行状态下怀表也不容易操作,更不用说遇到气流颠簸,高温,低温及磁场带时的崩溃状况。1929年,参考林白的飞行意见,美国航行专家 Lt. Commander Philip Van Horn Weems与浪琴共同研发了浪琴威姆斯将军飞行腕表。在48毫米的表盘里,有一个脱离表盘中心的小秒针盘,这是全新的设计。

      在实际飞行中,即便是几秒钟的误差对于飞行速度,飞行距离和燃油消耗量等参数的影响都是致命的。当时的飞行员在航行中只能通过无线电广播校时。然而,地面控制中心提供的标准计时只精确到分钟,秒钟的误差成为最难克服的问题之一。有了独立的小秒针盘,飞行员就能将秒针调整到最邻近的秒钟,极大限度地减少了飞行时间误差。而小秒针独立调校的设计大大降低了时针和分针被干扰的可能。

      飞行的黄金年代随着第二次世界而终结。此时,飞行员的属性变得和角斗士无异,精确的导航手表和飞机就像长矛与盾牌配合应战。德国也开始在飞行员腕表的历史上占有重要一笔。自德国纳粹空军建成之时,他们就开始着手为战机配备可靠的计时工具。战时情况下,除了极短暂给飞机加油的时间外,飞行员都在天上随时待命,这就意味着观测表是唯一能使飞行员掌握准确时间的工具,以至于每一支空军观测表都要具备防磁和德国汉堡天文台认证的特质。1940年左右,德国政府委托了朗格、万国等制表企业规模生产。每一只空军观测表都是军方的财产,飞行员在接到任务时领取,结束任务时归还。

      战后,飞行员腕表开始成为一种潮流。曾经有过军表生产经验的品牌开始给军方或相关组织提供计时工具,他们也是真正意义上的飞行员腕表制造商。但如今,大多数飞行员腕表已经失去了曾经战场上“绝杀”的地位,更多的变成了对昔日的缅怀。一方面,很多制表商还在沿袭空军观测表的原始特征,他们生产的飞行员腕表都是从原始的表款中演化而来;另一方面,像计时码表功能和两地时间(GMT)等更多流行和实用的元素也被源源不断地注入其中。

      (本文图片均由品牌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