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信息中心 来源: 《Moment时刻》 时间: 2014-5-7 |
在从卡尔斯鲁厄 (Karlsruhe) 去往斯图加特 (Stuttgart) 的黑森林高速公路上,每一个在普福尔茨海姆 (Pforzheim) 西出口转向的人都会看到德国最不寻常的标志之一:一块闪闪发亮的巨大牌子上的 “Goldstadt Pforzheim”(黄金之城普福尔茨海姆)。 普福尔茨海姆位于德国西南部的巴登-符腾堡州,处于黑森林制表中心的北部边界,是恩茨河 (Enz)、纳戈尔德河 (Nagold) 和维尔姆河(Würm) 的交汇处。在这里大约出产了全德国约 75% 的珠宝首饰,此外这里还有德国独一无二的钟表金工学校。人们曾经以为普福尔茨海姆连地上都铺着金土,因此才获得了“黄金城”的称号。 普福尔茨海姆城市 然而今天,我们不得不承认,真正的黄金其实存在于普福尔茨海姆人民的思想中,正是这些“黄金”让他们永远有能力创造出解决之道来应对时代的挑战。 普福尔茨海姆交通便利,战略位置重要,并且15 世纪起就成为了人文主义教育的中心。其中一个人民受教育的标志性事件是1559年引入德国西南部的义务教育,当时在欧洲都算得上少数。 正是由于四通八达的地理位置和这样自由的文化渊源,普福尔茨海姆最早的珠宝和制表业大获便利——巴登藩侯卡尔·弗里德里希 (Karl-Friedrich) 于1767年4月6日鼓动巴黎的金匠们和日内瓦的制表师们来此生产首饰和钟表。1776年珠宝垄断消失,开始了贸易自由,这正是普福尔茨海姆人所期待的。 钟表金工学校校园内景 包括珠宝和钟表在内的制造业繁荣让普福尔茨海姆一直需要工人。在 1800 年,这个城市只有不超过 6000 的居民,但仅钟表和珠宝制造就需要 1100 名雇员。每天早晚,小城的街道上总是载满从周边地区跑来工作的工人。除了庞大的从业人数,这里也不断诞生着新发明,不断创新的生产机器和工艺技术在随后的一百多年里见证了普福尔茨海姆工业的黄金时代。 然而,在钟表珠宝业工作的福利总是伴随着工厂可能因战争或经济萧条而裁员甚至关闭的风险。比如普福尔茨海姆第一个制表厂在享有 44 年的成功后迫于拿破仑战争和大陆封锁制度而遭遇了灾难性的崩塌。而例如腕表的突然出现也让这里面临着转型的威胁。怀表和腕表的决斗在 1920 年代的最后几年分出高下后,许多表链厂需要面对转向腕表生产还是珠宝链的生产。而最后他们的选择获得了成功:30 年代,超过五十家工厂和 4000 名工人在生产手表和机芯。 1945 年 2 月 23 日,在一场仅仅 22 分钟的空袭中,这座历史名城事实上几乎完全被夷为废墟,甚至在今天还能看到战争的遗迹。然而普福尔茨海姆人同样凭借“黄金”般的革新信念渡过了战后重建的岁月:只有改变在这儿是永恒不变的。在空袭中活下来或从战场上返回故乡的工人们帮助许多工厂主在 1945 年仍是焦土的厂址上清理废墟,在简陋的环境里建起了第一批作坊,在完全没有经济基础的情况下与客户重新建立了联系。普福尔茨海姆的工业开始重获生机。1960 年就有约三百万的怀表和腕表在普福尔茨海姆生产。 珠宝和钟表业是普福尔茨海姆的两大支柱产业。它们自产生起就一直以最密切的方式相互联系。最初侯爵的设置或许就能最明显地显示两者的亲缘关系。尽管两个行业各自的发展历程完全不同,但它们在内部结构上却相互影响,互为补充。技术水平、独有的分工以及企业主和员工身体和精神特质,都是两个行业的主导因素。 今天,普福尔茨海姆可以骄傲地将过去的经历与未来的挑战完美融合,用创造力、创新、品质和服务让德国和全世界记住这里。黄金之城的人们相信,过去孕育着未来,而永远不变的只有主动改变的精神和取得成功的决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