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鉴赏珐琅表?清宫造办处传人教你

  • 行业动态
  • 2014-05-18
  • 作者: 时刻传播官方微信  来源: 《Moment时刻》   时间: 2014-5-18

    熊松涛,熊氏珐琅第三代传人。

    熊氏珐琅传人熊松涛先生


    清末,熊松涛祖父于清宫珐琅造办处在北京通州地区设置的手工作坊内学习珐琅工艺,专为宫廷制作珐琅器,后将手艺传授给熊松涛之父,使这门“老北京绝活”得以代代传承。受家族事业环境的熏陶,熊松涛少年时就接触并掌握了珐琅艺术品每一道工序的制作工艺,并深深喜爱上这一传统手工艺。


    1998年,熊松涛接手管理家族企业熊氏珐琅,当他发现国外珐琅在手表表盘上的应用非常广泛后,决定开发制作中国自己的珐琅表盘。凭借从业多年积淀的深厚经验与精湛技艺,于2006年研制出可与西方高端珐琅盘媲美的掐丝珐琅表盘,其品质和工艺已达到世界同类作品领先水平。

    熊松涛先生正在制作微绘珐琅


    众所周知,早期的手表注重实用而非形式,只是一件计时工具罢了。随着人们对手表的重新认识,使得手表的地位开始日益获得广泛肯定。人们纷纷将更多的制作技巧与设计灵感运用到手表之上。当手表具备了更多复杂的机械功能后,更能够体现其艺术价值的当属各种精湛工艺的运用,比如雕刻,镶嵌,珐琅彩绘等技法。


    以珐琅为载体所呈现出来的珐琅表历史悠久。珐琅一词其实和中国有着源远流长的关系。珐琅从其这个命名我们就可以知道,它应该是一种舶来品。确实它最早出现要追溯到东罗马帝国时期,珐琅器于12世纪经阿拉伯传入我国,其工艺则在元后期由传教士自中亚传入中国。珐琅的基本成分为石英,长石,硼砂和氟化物,与陶瓷釉,琉璃同属硅酸盐类物质。中国古代习惯将附着在陶或瓷胎表面上的成为“釉”,附着在建筑瓦件上的成为“琉璃”,而附着在金属表面上的则称为“珐琅”。

    雅典Classico 鎏金限量腕表“圣玛利亚号”:雅典匠师运用鲜艳色彩,精心雕琢的“圣玛利亚号”。

    岁月流传,运用在制表上的珐琅技术逐渐发展出常见的掐丝珐琅,微绘珐琅和雕刻内填珐琅。这几种工艺我们已经有了些许了解,但是无论哪一种工艺都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和心血。无论是彩绘师一笔一笔地描绘,精雕师细致入微地雕刻,还是珐琅制作大师为掐丝珐琅勾勒出华丽的金丝,纯手工是珐琅技艺的精华所在。


    珐琅的整个制作过程是一系列复杂程序、费时费力,且成功率极低。比如珐琅必须要手工制作,即使今天也没有任何机器装置可以替代,即使是再熟练的技师,制作这么一个小小的盘面,动辄也要花费上百小时。珐琅的烧制受原料的成分、质量、炉温、火候等因素的影响,且不同的颜色需反复多次烧制,每获得一件成功的作品,之前可能要面临数倍的废品。将一段历史,一个主题凝聚在方寸之间,可想而知珐琅技师需要出色的制作技艺。一块珐琅表的诞生需要一种天人合一的境界。手工制作让每一块珐琅表都独一无二,你找不出两块完全一样的珐琅表,微妙的颜色差异,细微的纹路变化,更不要提那些稀少的限量版。

    宝珀The Unique高级定制孤品腕表:将中国传统水墨画般的画面还原于直径45毫米的方寸表盘。


    珐琅表之所以稀少,其主要原因就是制作的人少,因为完全可以制作高级珐琅的人需要练十几年才可以制作珐琅,包括珐琅表盘。其次就是工艺的复杂性与高难度性,高废品率。珐琅的艺术价值不仅体现在制作工艺的繁复性,稀缺性,而且珐琅的特殊性使其能够将各个时期的历史很好的记录下来,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珐琅的表现力是其他工艺无法比拟的,它能够运用到各种造型上,能够把所要表达的感觉展现出来,能够随心所欲的用不同色彩与之搭配。采用“大明火”烧制珐琅,其温度高达820至850摄氏度,由此才可确保珐琅材料的纯净以及持久的生命力。最重要的是这种材质历久弥新,不会氧化褪色。即使经过上百年,珐琅明亮的色彩也不会退却。

     

    真力时尊贵系列哥伦布飓风腕表:采用珐琅、镌刻和微绘等大师工艺,装点航海盛况。


    鉴赏一块珐琅表,除了要看整体盘面所展现的主题元素,图案是否独具韵味或者出奇制胜,颜色的搭配是浓烈华贵还是雅致清丽。一个作品整体所呈现的灵性、美感,颜色搭配的微妙平衡,这些都和设计制造者的艺术修养紧密相关。更主要的就是看工艺是否讲究,就要看工艺的复杂程度,毕竟是纯手工制作完成的。图案越复杂制作的难度也越大,成品率越低。其中以掐丝珐琅工艺最为复杂,掐丝珐琅现在用的最细的金丝达到0.04毫米,可以说,越细的金丝表现图案更加地细腻,生动。

     

    鉴赏一块掐丝珐琅表,首先要看金丝是否粗细均匀,线条流畅。由于掐丝珐琅的图案是一段一段的金丝勾勒而成的,所以在两段金丝的连接处会有很小的缝隙,因此要看连接处是否自然,缝隙极小,不留痕迹,才可以称得上是好的掐丝珐琅。颜色要简洁明快,润色自然。珐琅表面要平滑,好的珐琅是经过多次细心打磨而成的。真珐琅不可避免的会有细小的砂眼,砂眼越少珐琅盘的品质越好。真正珐琅的颜色,看上去华贵、坚实,不在表面。现在市场上有用树脂冒充的假珐琅,假珐琅的颜色鲜艳,浮华,没有稳重感,长时间观看会有不真实感。由于不经过高温烧结,用针轻扎假珐琅的表面,是可以扎出针眼的,而且假珐琅是没有气泡和砂眼的。


    所有真正的珐琅工艺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需要在高温中反复烧结而后经多次打磨而成。如果没有经过烧结和打磨那就不是真正的珐琅,既体现不了珐琅本身的复杂性和稀有性,更不具备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