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英式经典遇见东方时尚 “女皇·中国风” 漆艺台钟

  • 行业动态
  • 2014-05-24
  • 作者: 时刻传播官方微信  来源: 《Moment时刻》   时间: 2014-5-24

    本文选自钟表产经杂志《Moment时刻》 第83期


    【导语】如果时尚是件变幻莫测的霓裳羽衣,那经典就像雕塑,试图将时间定格在永恒之美的期盼之中。经典与时尚就像一对孪生子,在历史的长河中时刻交换着身份,而时钟更将两者完美地合二为一,当安妮皇后台钟 “穿上”时尚华丽的中国外衣(图1),“女皇•中国风” 漆艺台钟(The QUEEN ANNE IN CHINOISERIE)又见证了一个经典传奇。



    图1 “女皇·中国风” 漆艺台钟 50×30×20(厘米)


    “Chinoiserie”来自法语,意为具有中国艺术风格的物品,在18世纪中期被吸纳到英语中来,成为当时风靡欧洲的新词汇。18世纪的欧洲人深深着迷于中国魅力,尤其是强盛的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进行了殖民扩张,大量中国及日本瓷器、丝绸流入到英国和欧洲大陆,导致对中国产生狂热的兴趣,这个时风影响了西方艺术各个方面,包括建筑、家具设计、装饰面料、陶瓷及制钟等。


    缘起“Chinoiserie”情结


    有趣的是,当时真正到过中国的欧洲人实属少数,龙、花鸟、宝塔、东方人物等中国元素大大刺激了制造者的想象力(图2),设计师和钟匠从饱含中国元素的“舶来品”中感受东方的浪漫主义,对遥远神秘的东方产生异想天开般瑰丽的奇想。


    当东方元素与洛可可等西方元素相结合,这种自由且不受拘束的创作便成为一种独特的诠释风格,反映彼时彼地的审美情趣。显然,18世纪的伦敦成为东方艺术风格的中心。著名的家具制造者汤玛斯·齐本德尔(Thomas Chippendale)更是这个时期“中国风”艺术风格的代言人。


    图2 台钟局部


    无论是法王路易十四穿上中国服装出现在辉煌的凡尔赛宫舞会上,惊艳全场;还是乔治四世将布莱顿皇家穹顶宫变成中国情调的异域仙境,震撼了欧洲,皇室的审美影响着当时的上流社会及世界潮流,人们争相效仿那些中国风格的艺术品(Chinoiserie),从某种程度上说,其影响力类似于今天站在潮流尖端的大牌明星。


    英国安妮皇后(1665-1714年)在位13年,受民众爱戴,安妮皇后风格的装饰设计非常盛行,柔和精致的装饰线条,将优雅、朴实的特色传进英国,影响了之后数十年的英式家具风格。


    而制钟背后的故事同样地吸引人。乔治王时期著名的制钟师John Ellicott(1706-1772年),出于对安妮女王的缅怀与追崇,根据其在位期间钟爱的倒置金钟造型,制造了经典之作——安妮皇后台钟(The Queen Anne),原作大约制于1730年,现在已成为天价古董。当时最能代表贵族身份和地位的要数台钟或壁炉钟了,而安妮皇后台钟在乔治王时代是贵族的专属品,象征着财富和地位。


    致敬东方传统漆艺


    “女皇·中国风”漆艺台钟是英式传统与东方灵感的完美结合,由英国著名钟表品牌“肯密狄”设计,是向东方传统漆艺的致敬之作,可以说是John Ellicott安妮皇后台钟的中国风版本,吸取了东方漆器强度和光亮度的优点,而黑漆基底与金色绘画的搭配是黑漆工艺品的传统样式。每一台钟都是艺术家独一无二的创作(图3),需要两周来完成这些艺术性工作。上漆、层层添加石膏粉、金的薄片及最后的彩绘花纹都是手工完成,彩绘图饰更微微呈现出立体浮雕效果。



    图3 手工绘制台钟


    “女皇·中国风” 漆艺台钟全球限量50台,附带真品证书。樱桃实木钟柜,镂空雕刻茛笤叶纹饰,黄铜钟面板铸造拱肩,镀银钟盘字环和蚀刻图形,钟面环绕四组天使图案寓意平和、美满及对女王的祝福。轻盈、优美的装饰线条,曲线帽脚,金色顶饰均是安妮皇后风格的典型标志。清脆悦耳的9套铜铃(图4)环环相扣,音质优美、流畅,宛如天籁之音,更有三组经典钟乐选择及自动夜间止鸣功能。台钟上一次发条可运行8天。



    图4 钟匠调试9套铃至少得花两周时间


    关于肯密狄


    18和19世纪,伦敦成为卓越的制钟中心。1850年肯密狄(Comitti)在伦敦建立起自己的工作坊,从事精密仪器制造。1888年肯密狄因制品质量超群而获得荣誉证书(图5)。


    图5 1888年肯密狄因制品质量超群而获得荣誉证书


    100多年前,肯密狄以威斯莱昂(Wells & Lyon)品牌为客户特别定制产品。现在做的机械钟继承了英国350多年优良的制钟传统,加上卓越的机芯制造及精湛的钟柜装饰技艺,让肯密狄在时钟奢侈品领域内享有非凡的国际声誉。


    特约撰稿_天籁钟行 曾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