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信息中心 来源: 时刻传播官方微信 时间: 2014-6-4 |
【导语】2013年被称为在中国钟表产业转型升级元年,关于瑞士钟表产业发展历史的研究,成为业界人士的热门话题,其中斯沃琪手表的故事,更成为推动瑞士产业转型的重点成功案例,加上时逢尼古拉斯-海耶克先生逝世三周年,再次让这段传奇成为人们的目光焦点。在这一年瑞士作家于尔格-维格林所著的“Mister Swatch:Nicolas Hayek und das Geheimnis seines Erfolgs”的中译版《斯沃琪手表的创意魔法--一个低端品牌靠创意通吃全球市场的疯狂历程》出版发行,首度“以独立客观的证人身份”,为读者详实的描述了一段关于“斯沃琪之父”的鲜为人知的历史真相......
“斯沃琪的研发可以追溯到1978年,也就是说,他早早的发生在海耶克工程咨询公司涉足钟表业以前。单凭这点,海耶克就根本算不上是斯沃琪之父。人们平常相信的那个说法是错的。海耶克的一生已经作出了如此之多的巨大贡献,人们就没有必要再把那些本不属于他的功绩归到他头上去了。”当人们再次回忆斯沃琪发展历史中的人和事,这位与老海耶克在钟表领域最亲密的同事约赫姆-蒂默给出了这样的总结。 在1983年的一次ASUAG董事会上,通过一个由ETA公司向SMH集团(后演变成SWATCH集团)提交的资金申请计划,让海耶克首次获悉了“斯沃琪计划”,此前该计划已经默默实施了4年,负责人就是从制药业转行钟表业,1978年开始出任ETA公司总裁的昂斯特-托姆克。自1992年海耶克开始被媒体称为“斯沃琪先生”或者“斯沃琪之父”之前,昂斯特-托姆克和他的团队更是众人目光的焦点。 以退为进的创意 在那次董事会上昂斯特-托姆克陈述了申请资金的理由,而且最终获得了董事会通过。他向董事会许诺,斯沃琪将会成为一种时尚配饰。他还认为,如果瑞士钟表业还抱有拯救自己高端市场的奢侈表品牌的打算,就一定要夺回低端市场。这是因为ASUAG的生产规模的萎缩,已经令企业损失了大量的新创价值。 一次与美国客户的交谈,对托姆克产生了关键性的影响,“这些瑞士制造,机身全都又厚又重,企业的营销手段也净是些外行拙劣的手法”客户在他面前指责道,而且一块日本精工生产的石英表的厚度只有2.5毫米让他惊呆了,他意识到如果未来市场对瑞士表的需求越来越小,那么自己的ETA机芯公司的命运可想而知。 尽管瑞士当时的行业规则(卡特尔式经营)不允许他插手成品表生产,终究这位年轻的经理人,在1978年的夏天,召集机芯团队的技师们开了个会议,向他们介绍企业的严峻处境,而且干脆决定,半年之内,市场上要出现我们生产的、拥有世界上最薄机芯的超薄电子手表。于是1979年的元旦,一款1.98毫米厚的“Delirium tres mince”意为“超薄的DT手表”在纽约市场登陆。DT表不仅创新了超薄技术,而且将机芯主甲板与表壳融为一体,而因此则规避了违反行业规则的风险。从DT表,后来的人们会认为它是斯沃琪表的前身,但是,当时DT表的定位还不是平价的、人人买得起的第二块手表饰品(这是现在斯沃琪表的定位),他的售价还足足4万瑞郎。 间歇性发作的狂想 DT表高端的价位有可能让一个中等收入的顾客疯掉,托姆克认为只有通过批量化、自动化的生产手段,生产出物美价廉的手表,才能不仅技术上和日本人抗衡,而且销售形式才能好转。1979年10月9日托姆克召集团队召开了一次头脑风暴会议,制定了当时与会者看来不切实际的目标:一是手表的成本不能超过10瑞郎,二是手表是彻底的“SWISS MADE”瑞士制造,不在低成本的国外生产,三是必须防水,不设售后服务以及全自动化设备生产。这位曾经医学大学的肄业生,后来用医学术语向钟表同行解释当年那次头脑风暴会议:在这种衰败期内,就需要采取一种“狂想式”的治疗方案。同时,这种“狂想”的“间歇性发作”也是必要的......将钟表业从传统的旧技术中完全解放出来,摆脱一切传统的思维模式。 托姆克的“狂想”目标,是从消费者的角度来提出对产品的要求,目标在技术上的实现,则要求团队的技师们去完成,这场托姆克酝酿的“革命起义”,得到ETA两位年轻技术人员的拥护,他们是塑料专家艾尔马-默克和钟表技师雅克-穆勒。两人想到一个大胆的主意:以DT表为模型仿造成一只塑料表,同样将机芯和塑料底座接合起来,这样的工艺可以让这块手表的零件较少2/3,与此同时向公司高层申请资金购买压力铸造机。当他们在1980年3月27日向托姆克展示产品设计图纸的时候,令他兴奋不已,他甚至先斩后做,没有只会任何人就批准了这项资金,机芯的研发工作甚至在严格保密的情况下进行,直到1981年初ETA董事会才得知此事。 斯沃琪诞生 1981年圣诞节前夕,新款的五块样品手表诞生了,对托姆克和他的团队来说,这真是一份美妙的圣诞礼物。为了给这款表起个正式的名字,托姆克团队中的营销专家弗朗兹-克萨维尔-施普雷歇,罗列了60多个名字,比如Just-a-watch、Funwatch、Swisswatch、Second Wtach......施普雷歇在一次从美国飞回瑞士的航班上,提炼出Swatch(斯沃琪)这个名字。起初他只是拿笔划掉了代表瑞士的“S”和代表手表的“WATCH”之间的其他字母,“Swatch”这个名字便跃然纸上了。 营销突破 1982年夏天,斯沃琪在美国达拉斯市开始试销,但是却因为缺乏连贯性的营销理念而遭遇失利。美国高档消费品连锁店布鲁明戴尔百货公司门店部的CEO马文-特劳布向托姆克提议:应将斯沃琪定位成一种时尚或者生活方式,而不只是一块手表,应该像人们衣柜里的衣服那样,至少每年换一次。 在特劳布建议的引进之后,托姆克团队显然需要一位具有创新头脑的工业设计师,托姆克结识了瑞士拉绍德封人、独立设计师让-罗伯特,罗伯特不仅调整了颜色,还说服托姆克改变斯沃琪的设计和包装,罗伯特认为应该设计不同的手表来分别吸引传统型、活力型、时尚型以及主流的顾客群体。罗伯特与斯沃琪驻美国市场经理,瑞士卢塞恩人马克斯-伊姆格鲁斯一起设计了表盘、表带、包装和商场产品介绍,在他们合作的五年时间里共设计了350款手表。
让-罗伯特 2014年4月,长期致力于瑞士社会经济历史学研究的R-詹姆斯-布雷尔的著作《创新的国度--瑞士制造的成功基因》在中国出版发行,在“瑞士钟表:分秒不差”一章中,布雷尔描述一个了与于尔格-维格林一致的“斯沃琪故事”,他更将让-罗伯特称为“被埋没的英雄”,书中还刊出了让-罗伯特的照片。令人很遗憾的是,在于尔格-维格林和R-詹姆斯-布雷尔著作中,都没找到其他人物照片史料。 “斯沃琪之父” 1985年,当尼古拉斯-海耶克接受SMH集团大部分股份时,斯沃琪手表产销已达到1000万只,到1992年产品累计生产量突破了1亿只大关,带来超过5亿瑞士法郎的销售收入,占据了ASUAG/SSIH集团的成品表总销量的3/4,是当时2个盈利品牌之一(另一个是雷达表)。斯沃琪为了庆祝这一纪录,海耶克举办了一场盛大庆典,邀请了世界各地的450名媒体记者,这位钟表大王尽情享受着掌声。 此时此刻,再也无人提及托姆克以及默克为研发这款手表所做的贡献,早在一年前托姆克就与海耶克分道扬镳,默克也早在6年前离职,两人都没有被邀请参加庆典。海耶克借二人没有出席庆典这一点,将自己塑造成“斯沃琪之父”,斯沃琪的历史自此被改写,媒体则称呼海耶克为“斯沃琪先生”或者“斯沃琪之父”。 对于自己在斯沃琪项目中的角色托姆克说:促成斯沃琪诞生的那些天才般的想法,全部来自于我们的工程师与我们负责产品推广的同事们。我在其中所起的作用,不过是指导性的,就像一只催化剂。对此,提出过大部分技术设想和新鲜创意的团队成员默克则不以为然,他认为“没有托姆克就不会有斯沃琪”。 尼古拉-斯海耶克将斯沃琪集团打造成世界钟表业龙头企业的伟大功绩,是毋庸置疑的,而推出斯沃琪手表的昂斯特-托姆克,则为这个成就奠定了基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