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表:一种独具魅力的功能美学

  • 行业动态
  • 2014-06-11
  • 作者: 信息中心  来源: 时刻传播官方微信   时间: 2014-6-11

    本文选自钟表产经杂志《Moment时刻》第87期


    【导语】近年来,国内表迷对德系腕表产生了越来越浓厚的兴趣,我们在收集德表历史第一手资料的同时,不禁对这个民族以及其这一复兴中的传统产业的现状感到好奇。2014年德国慕尼黑钟表珠宝展期间,《Moment时刻》有幸采访到德国最权威的珠宝和钟表协会会长Uwe Staib先生,就德国腕表的发展现状展开了简单而愉快的交流。



    《MOMENT时刻》:可能大多数中国表迷德国钟表协会的了解还有限,能首先为我们的中国读者介绍一下协会吗?


    Uwe:德国珠宝和钟表协会 (BV Schmuck und Uhren) 的全称是“德国珠宝、钟表、银器和相关产业注册协会”,是德国范围内这一领域的顶尖协会。这一经济协会整合了德国珠宝和钟表行业的实力和需求——并且已持续了几十年。


    在战后初期,钟表和珠宝业重新设立了不同专业协会,为经济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最终在 1999 年,这些单独分散的专业协会合并形成了德国珠宝和钟表协会。最优秀的网络,让协会在今天能够在全德国、全欧洲以致全世界权威地代表协会成员公司的利益和需求。


    《MOMENT时刻》:我们知道,和其他产地的腕表相比,德表在美学和功能上有自己的独特之处,您能为我们简要介绍一下,德表“独一无二”的特点是什么以及发展出这一特点的文化渊源或民族个性吗?



    Uwe:德国表的特质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在 19 世纪钟表仍然是在小型手工工场制作的。而这种追求手工艺最高品质的精益求精在自 1850 年到来的产业化生产中被传承了下来,并进一步得以发展。


    这种高品质逐渐形成了鲜明的风格:一种独具魅力的功能美学,并在 20 世纪初期或多或少地受到了包豪斯风格的影响,后者在近当代通过对技术和工业设计的渗透而出现在了我们日常生活的所有角落。同时,“Made in Germany”的美誉也推动了德表在全球的销售。


    《MOMENT时刻》:那么最近五年,德表工业的发展状况如何?


    Uwe:德国表业的关键时期其实是经济重建的年代,也就是 60、70年代,尤其是带有机械机芯的贵金属腕表。接下来的 70、80 年代出现了石英工艺。而在世纪之交慢慢汇聚了一股新潮流,人们可以把它称为“机械机芯的复兴”。新时期的机械机芯往往结合了多种复合功能,追求一种全新的风格,不锈钢大表壳,大多具有分明的技术和运动设计。过去五年完全被这种潮流标志所统治。



    您认为,德表进入中国,与其他腕表品牌“一争高下”,将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


    Uwe:德表品牌绝对能够在中国市场上与瑞士表业的竞争中获得佳绩。它们依靠的不仅仅出众的品质,还有严谨和可靠,特别是钻石贵金属表。此外还有可信赖的供货渠道和优质的售前售后服务,这些在中国都尤为重要。而中档价位让德表在价格上更为亲民,带来了更多机会。


    《MOMENT时刻》:有哪些有特色的德表品牌值得推荐给中国消费者的?


    Uwe:作为协会为保持公允性,我们不会推荐特定的品牌。很多德国品牌都具有各自的特色,相信都会有特定的消费者对其感兴趣。像为中国消费者已比较熟知的A.Lange&Söhne(朗格), Glashütte original (格拉苏蒂),NOMOS(诺莫斯)以及军表品牌朗坤(LACO)、齐博林(ZEPPELIN),阿里斯托(ARISTO), 还有一些具有独特创意的设计师品牌,比如BOTTA DESIGN(博塔设计),LAVARO(拉芙兰瑞)等等都非常不错。中国消费者可以从专业期刊和网上找到大量的信息。



    《MOMENT时刻》:德国钟表协会今年会有哪些和中国的交流活动?


    Uwe:我们首先得感谢中国和瑞士之间的新自由贸易协定。这深化了德国协会与欧洲伙伴协会间的对话,以探讨与中国相关负责当局接触的可能性。同时欧洲协会也将敦促政府,使其与中国的贸易便利化谈判走上轨道。今年6月举行的深圳国际钟表展,德国钟表协会可能会通过德国BUY BEST DIRECT 集团的组织,联合多个德国品牌以“德表组团”的名义参加,进而与中国的行业协会进行更深层次的交流。


    《MOMENT时刻》:您认为德国品牌进入中国通过哪种方式比较好?比如寻找区域的合作伙伴,或直接在中国设立分支机构进行市场拓展?


    Uwe:一个德国手表品牌进入中国市场的方式首先是一项企业的决策。在中国建立分公司是投资所必须的,但可能仅限于大型企业。而绝大多数小型和中型德国腕表制造商可能会更倾向于与一个当地手表贸易公司合作,借助于公司已有的网络打开中国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