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薄”=娇嫩=难
“薄”有多难?要“薄”就意味着要在限制的空间里,实现其应有的功能。机械机芯常常由几十甚至上百个零件组成,要将这么多的零件组合在一起尽量超薄化,还要保证正常运转,是一件非常不易的事情。由于本身结构和部件尺寸的限制,越薄的机芯需要牺牲越多的实际性能,故障率也会大大增加。对于超薄机芯的精度要求更为苛刻。同时,因为“薄”也让机芯额外“娇嫩”,机芯的抗震动和抗外力能力自然有所下降。

每个品牌都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展示超薄腕表……
在20世纪上半叶之前,无论是怀表还是腕表都十分“厚重”。到了1907年,积家研发了一款名为勒考特145型机芯以1.38毫米厚度创下全球最纤薄机芯纪录,从1907年到1960年代,该机芯共出品400多枚。
超薄腕表的实现,最重要的是超薄机芯的支撑。积家在超薄机芯拥有者举足轻重的地位。又在1929年生产了举世瞩目的最小机芯:101型机芯,这枚机芯的尺寸之小,一直保持到今天,依旧是世界上最小的机芯。
积家
1907 超薄大师系列腕表

机芯厚度:1.85毫米
腕表厚度:4.05毫米
搭载仅为1.85毫米积家849型手动上链机芯,共由123枚零件组成,动力储存时间长达35小时,摆轮以每小时21,600次的振频均速摆动。
伯爵
Altiplano 900P

超薄是伯爵最重要的品类,也是一直以来品牌不断攻克的方向,在过去的50年中,品牌总共研发了35枚机芯,其中超薄机芯占据23枚,是目前所有制表品牌中拥有最多超薄机芯的品牌。

机芯 腕表厚度:3.65毫米
2014年伯爵推出Altiplano 900P以3.65毫米的厚度再次刷新了超薄手表的记录。Altiplano 900P不仅在“薄”上有所突破,而且在结构上有所革新。Altiplano 900P做到了既非机芯,亦非表壳,将机芯与表壳部件化为整体。
对于谁更薄,谁是世界第一薄之间的比拼不仅停留在两针、小三针上,还拓展到计时、陀飞轮、三问、镂空上,传统几强都在超薄领域攻城略地……
百达翡丽
超薄万年历5940

机芯厚度:3.88毫米
此款表的Caliber 240Q机芯,由275个独立零件构成,厚度却仅有3.88mm。原本的基础机芯于1977年设计,在夹板中装嵌了22K金迷你摆轮,厚度为2.53mm。如今加入可显示4年闰年周期同时模仿月行轨迹的万年历装置,仅增加了1.35mm,同时还能根据不同月份调整日期,以及闰年的2月29日。强大的复杂功能并没有妨碍纤薄的理念。
积家
三问飞行陀飞轮超薄大师系列腕表

机芯厚度:4.8毫米
腕表厚度:7.9 毫米
此腕表搭载一枚创新陀飞轮、高性能全新摆轮游丝、外围式自动上链系统、可伸缩单按钮以及配备“静音时距”缩减系统的全新三问报时装置。
江诗丹顿
超薄三问腕表

机芯厚度:3.90毫米
腕表厚度:8.09毫米
1941年,江诗丹顿推出首款单一复杂功能腕表,采用三问表的外形设计搭载4261型超薄机芯。从此,江诗丹顿不断追求极致纤薄的制表境界,并在1992年再次超越极限,打造出厚度仅为3.28毫米的1755型号三问机芯。江诗丹顿次前的经典作品中改造,推出此1731型号机芯,以纪念品牌创始人Jean-Marc Vacheron的诞辰年份。1731型号新机芯厚度为3.90毫米,拥有长达65小时的动力存储,比1993年推出的3.28毫米机芯略厚一些。
爱彼
皇家橡树超薄镂空腕表

机芯厚度:3.05毫米
2012年,时值爱彼表家橡树系列问世四十周年,特此推出皇家橡树超薄镂空腕表,搭载著名的2121型机芯,厚度为3.05毫米,机芯完全镂空,连悬垂式发条盒也不例外。结合超薄机芯,并彰显精湛镂空工艺。
伯爵
Altiplano计时腕表

机芯厚度:4.65毫米
腕表厚度:8.24毫米
这款腕表将亮相于即将举行的2015SIHH,搭载全新883P手动上链计时机芯,机芯及表壳厚度更双双刷新世界纪绿,耗时两年研创而成,品牌钟表大师及研发人员更矢志打造极致纤薄的零件,当中包括分轮 (0.12 毫米)、发条盒芯 (0.115 毫米)及计时中介齿轮 (chronograph gear finger) (0.06 毫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