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信息中心 来源: 烟台日报 时间: 2015-4-28 |
说起持久钟表,多数市民对这个创立近30年的企业并不陌生。如今,在融入互联网技术后,持久钟表集团在全国首创了“钟联网系统”,使时间服务业进入了物联网时代,颠覆了传统行业的产品模式和服务模式。依托领先的创新技术,持久钟表集团占领了国内同行业80%以上的市场,打破了欧美国家在“时间同步领域”的垄断。 用手机可调试大楼公共钟 在持久钟表集团的七楼监控室,就是全国唯一的钟联网服务中心,走进服务中心大厅,六台标准控制柜一字排开,各种服务器正有序运行,服务中心技术员梁树壮正在对客户的钟表进行监控维护。“我在电脑上就能看到我们的钟表运行情况。”梁树壮给记者进行了演示,只见他进入服务中心页面,各个钟表运行情况立刻显示出来,“比如北京电报大楼这个塔钟,我们不仅可以通过视频看到它外观的指针走时状态,甚至可以对它的照明、整点报时及背景音乐进行设置。” 如此先进的技术是如何做到的?对此,持久钟表集团副总工程师史亚平说:“我们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传感器技术,把我们的钟和全国的钟链接在一起,然后数据收集起来,在后台做一些分析和处理,这样就可以通过它的规律早预防、早处理,使我们的钟一直运行在无故障状态下”。“不仅如此,客户也可以自己访问钟联网服务中心,一些基本的维护和调试,他们通过手机就可以实现操控,非常方便。”史亚平说。 年可降低维护成本60% 对于钟联网,持久钟表副总经理邱旭强颇有感慨。“其实早在十多年前,我们就已经开始探索了。”邱旭强说,在2003年,持久钟表率先将互联网技术应用到时钟领域,通过互联网实现了产品设计、生产、服务全程一体化,使工作效率提高了40%、销售成本下降了30%。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2009年,持久钟表又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到时钟领域,在国内首创了“钟联网系统”,通过该平台现在分布于全球30多个国家、全国32个省区的建筑大钟,机场、高铁、地铁、核电等领域的时间同步系统的运行状态、参数传输到公司总部。“我们的工作人员可实时分析、判断、维护、管理,使产品的可靠性提高了30%、维护成本下降了60%,彻底改变了过去时钟系统设备维护费时、费工、费力的局面。”邱旭强介绍,“可以说现代互联网信息技术极大地推动了传统钟表产业的转型和升级,也触发了时钟行业由产品模式向服务模式的大变革。” 服务30多个国家和地区 借助互联网,持久集团可以对遍布世界的时钟授时,授时精度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持久钟表工程师涂桂旺称:“中心母钟接受外部时间源信号,比如gps或者北斗的同步信号,信号从卫星传送到地面,有一定的延时和抖动,我们通过时间推后补偿技术,可以将时间精度提高到50纳秒。” 持久集团还拓展在物联网领域的应用,将时间同步系统应用到机场、高铁、地铁等重要公用领域。以京沪高铁为例,全线28个站点,共设一套中心母钟、28套二级母钟、861个子钟,全部精确一致。 邱旭强说:“不但要为高铁全线工作人员和广大旅客提供时间显示服务,而且还要为相关系统比如自动售检票、门禁、广播、监控等提供时间同步服务。” 借助网络技术,持久集团创造了一项被称为“时间服务”的新业态,不仅拿下了我国90%以上的机场、85%以上的高铁地铁和70%以上核电站的时间服务,还将服务输出到30多个国家和地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