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是著名的雕刻家,总是清晰地刻下每一名奋斗者的足迹。”深圳时间文化周今年2周岁,而深圳钟表展已经妥妥地30周岁了。这两者有啥关系?
众所周知,钟表的本质是时间。用永远存在的时间元素来升级和进化深圳钟表,这是深圳市钟表行业协会会长朱舜华在深圳钟表展即将迈入而立之年时做出的重大决定,这位永远待在时代浪尖的“弄潮儿”,是中国钟表产业发展壮大的重要推动者。
一切过往,皆为序章!朱舜华敢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从四个人20万就敢在福田租办公室搞研发,到推动规划和实现“光明”的光明深圳市钟表产业基地创建时间谷;从筹备深圳市钟表研究开发中心升级到设立“钟表研究院”,再转型融合出“钟表与智能穿戴研究院”挂牌;
从创立深圳唯一一个连续30年办展的钟表展,到大胆创建中国钟表文化周再创新升级为深圳时间文化周;
从2000年接任秘书长和2015年选任会长的19年里,钟表协会持续“创业”,从只有几个项目的“会员服务”创建成为拥有“四个体系27个平台”引领产业持续发展的生态圈。
很难想象,深圳市钟表行业协会这样一个纯民间协会,会成为深圳于瑞士伯尔尼搭建友好城市的桥梁。“在2012年到2015年之间,我近20次往返于深圳与瑞士伯尔尼,在拓展钟表业国际合作的同时,通过不同场合的城市推介和产业对接,让深圳形象在伯尔尼深入人心,也让伯尔尼看到了深圳机遇。”朱舜华介绍,他很自豪,欧洲名城瑞士首都伯尔尼正是因为钟表协会而结缘深圳。
瑞士以钟表而闻名全球,而钟表行业也是深圳的传统优势产业,这是两地最初的共同语言,近年和未来的共同语言更多地已经拓展到科技创新、经贸投资和文化教育等多元领域。
2015年2月,深圳与伯尔尼州正式签署友好城市协议,除了推动在钟表领域的合作外,双方在精密制造、金融、医疗器械、生物健康、智能穿戴、绿色环保、文体旅游等领域开展广泛交流和实质性合作。这也是钟表协会在推广“深圳钟表展”的同时,为深圳市城市国际化发展做出的额外贡献。
在深圳产业的发展史上,分秒必争的企业家成千上万,他们与时间赛跑,见证着深圳的成长。
1979年,星皇表品牌的创立者张益芝来到了深圳,当时的他怀揣最初种菜卖瓜几个月、赚了700多元,独自跑到当时还是一穷二百的深圳去感受国家的巨变,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大江南北,他转买转卖做手表生意,又顺势抓住机会开始了“制造业”,他,在创立星皇表品牌的同时,勇敢挑战新高度,向石英机芯和机械机芯再到陀飞轮机芯等核心技术挺进。
张益芝深深明白,对比瑞士品牌300年的历史,仅有30多年历史的深圳钟表要想赶超,只有分秒必争!
时间的维度跨越40年长河,今天的张益芝,已经是深圳钟表业界大腕,张益芝的公司和工业园也伫立在深圳的福田、光明、宝安等地,是深圳“实业兴邦”的受益者。
而深圳钟表展,成为了星皇表诞生的最重要平台,每年的参展,成为了他发展事业的的必然选择。张益芝,不仅是冒险家,是跟随改革开放的脉搏南下深圳的第一批吃螃蟹的人,更是成功者,是深圳产业发展的见证者。在深圳产业的发展史上,像张益芝一样分秒必争的企业家成千上万,他们与时间赛跑,见证着深圳的成长。
深圳和时间之间,有一个著名的口号刻印在时间的长河里,那就是在深圳特区建制之初,闻名全国的“时间就是生命,效率就是金钱”!1980年这句口号的诞生,犹如“划过长空的第一道闪电”,是“冲破旧观念的一声春雷”。这一年,刘景范作为开拓者南下深圳。
当时负责协调国家西北航空工业的刘景范处长压根不会想到,他会成为飞亚达第一任董事长和深圳市钟表行业协会的第一任会长。
1987年,他施展了开拓者的才干,创立了深圳市钟表行业协会,使之成为深圳最早一批行业协会组织,奠定了深圳钟表产业基础。与此同时,他除了飞亚达外还是“深天马”、“深天虹”、“深南光”等多家上市公司的创建者。
在刘景范的年代,深圳市钟表行业协会是弱小的,飞亚达也并不强大,但刘景范不仅大胆跨越了计划经济的藩篱,更是经历了市场经济的洗礼,经受住了风云诡谲的商战考验。
刘景范是最早觉醒品牌意识的企业家之一,他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就每年拿出超过千万的资金打品牌,即使放在当下,这样的魄力仍然称得上继往开来。
“飞亚达”为您报时,“一旦拥有,别无所求”。这样的声音,在每天晚间七点钟新闻联播定时响起,长达6年之久!
与此同时,刘景范会长早早就看到了展览在品牌建立和成长过程的重要作用,因此,他不但要求飞亚达到香港、瑞士参展,也积极支持深圳市钟表行业协会创办展览。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那些停滞在时间长河中的过往,铸就了今天的辉煌!高淑英,这位端庄优雅的女性是深圳市钟表行业协会第二届秘书长,也是协会第一位专职秘书长,她,敢想敢干,执行力强,是推动行业发展的重要开拓者。
1987年1月15日,深圳市钟表行业协会在上海宾馆举办了成立庆典。不久之后,高淑英听从刘景范会长的指示离开服务了二十年的航空工业系统,开始投入深圳市钟表行业协会的创建工作。她雷厉风行地开展企业调研、建立行业调研档案,还为产业发展挖掘储备了一批优秀人才,如1987年刚从大学毕业的朱舜华,以及现在担任深圳市钟表行业协会秘书长的杨景雯和担任深圳市智能穿戴产业联合会秘书长的于建国,这批后来对深圳钟表产业产生巨大影响的能人,都被高淑英慧眼识英才招入麾下。
创办深圳钟表首届展销会,更让高淑英在深圳钟表历史上写下浓重的一笔。1987年专职协会工作伊始,尽管高淑英对展会一窍不通,但从企业渴望拓展市场的诉求让她决定筹备深圳钟表首届展销会。历经原展馆已改作它用等多重波折,终于选择深航实业有限公司展销厅作为钟表展场地,只有两个人的钟表协会在1988年5月3日举办了为期三天的“深圳钟表展销会”,13家参展企业迎来了香港同业和全国各百货商场赶来观摩的三、四百人,飞亚达表也是在这次活动中首次发布产品。
成功召开的展销会受到了企业的热烈欢迎,1989年上半年则移师北京举办展销会。1990年,深圳新建成了深圳市国际展览中心,钟表展正式进入标准的展览馆,开启了“首届深圳国际钟表展”。也就是说,算上展销会,钟表展今年就是32届了。
一年一年的坚持和发展,深圳钟表展历经五任会长和四任秘书长,已经30岁了,让“深圳制造”的钟表产品备受青睐,在国内外市场不断开拓疆土
高淑英离任协会工作后转型为企业家,创办了深圳市钟表配套市场,把生命三分之二的时间交予开拓和创业,能与深圳钟表业同步成长,是令人欣慰的,也是备感荣幸的。
回顾30多年前,那位咬着牙迈过一道道坎,凭借一股不服输的精神,带着深圳钟表产业向前冲的女士可敬又可佩,还有那么一丝可爱。
时间是最客观的见证者!王海这位爱国华侨在深圳钟表的成长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1989年3月,王海恰而立之年,为了减轻父亲的负担,在企业创建与经营的过程中以主帅的角色挑起家族大梁,同年6月1日,一个全新的大型电子钟表企业——时运达(深圳)电子有限公司正式开业生产。
“时运达”在销往全球的同时,1998年王海出任深圳市钟表行业协会第二任会长,他为协会带来了规则和流程,同时力排众议积极支持朱舜华秘书长推动行业组织从野蛮生土长到规范发展、构建产业服务体系和公共服务平台,主动积极关注中小企业的发展,是深圳钟表产业萌芽期的灌溉者,享有“园丁带头人”的美誉。深圳钟表展,也在他任内,从一个“制造业展览”发展为“品牌展”。
2008年,奥运圣火在深圳传递。王海成为奥运火炬接力火炬手,这不仅是伟大生命的升华,是一种荣耀,更是社会对王海这位爱国企业家的肯定,是社会对王海在深圳钟表产业做出突出成绩的肯定,是社会对王海乐于奉献的慈善精神的肯定。
时间的刻度指向2019年。尽管斯人英年早逝,但在深圳钟表展成立30岁之际,不由人不怀念王海时代,深圳钟表产业克服“亚洲金融危机”攻城略地的风采。
时间给奋斗者以荣誉。在众多企业家中,陶立这位能说一口流利英语的企业家,以其儒雅的风范让记者记忆深刻。
早在上山下乡的年代,陶立就发明了“割麦子”理论:“追赶的人总是疲于奔命,而领先的人却愈发从容。占得了先机,就赢得了主动,身心俱有优势,面对同样繁重的工作就更加游刃有余。”这点感悟,陶立一生践行且将之用在了企业经营中,他认为,在供大于求的微利时代,单靠扩大产量降低成本,靠低价竞销来提高销量的空间已经越来越小,做响自己的品牌才是胜者之道。
作为依波表的缔造者之一,陶立对品牌的细节追求到了苛刻和苛求的程度,创办的第一次发布,就是在1991年的“深圳钟表展”。
他带领依波团队做出好品质、挤进好商场,靠重视研发和创新推动依波成长。依波起步之时,只是深圳芸芸众品牌中的一个,而陶立离开依波时,依波跻身中国四大名表之列,成为时尚精品的代表。
作为深圳钟表行业协会第三任会长,陶立这位个性强烈的企业家,是深圳市钟表行业协会历任5位会长中最国际化的一位会长,他与朱舜华秘书长密切配合,创立了钟表产业的国际化时代,也推动了“深圳钟表展”成为深圳最早获得UFI国际认证的国际展览之一。依波表也在“深圳钟表展”的发展中成为“近水楼台先得月”的最重要获益者。
▲2013年,“深圳钟表展”成为非典后中国举行的第一个国际展览会
时间是伟大的作者,它在指尖悄悄溜走的同时,不断写出完美结局。2008年,记者随深圳钟表企业前往巴塞尔参加瑞士巴塞尔国际钟表珠宝展, 10多年里,亲眼目睹了深圳钟表从加工到品牌塑造成长为小巨人,飞亚达、天王、依波等深圳钟表每年以超过30%的增速跑步前行,宝时捷、雷诺、格雅、古尊、星皇等一个个品牌脱颖而出,飞亚达更在2011年以“国际品牌”是进入瑞士巴塞尔钟表展1号著名品牌馆。
该次出行,飞亚达品牌当时的掌舵人——徐东升给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徐东升是学富五车的职业经理人,他授命于危难之中执掌飞亚达是在2003年,这一年飞亚达已经是连续5年业绩下滑,可谓是面临生死存亡;这一年他将所有的多元化企业一刀砍掉,将飞亚达的业务集中在两块:一是在研究消费者的基础上,将手表品牌做大做强;二是加大飞亚达下属亨吉利世界名表中心拓展的步伐。2004年,飞亚达结束了经营下滑的历史,显现出蓬勃向上发展的良好势头。在他领导下,飞亚达高度重视全球三大钟表展(巴塞尔、香港、深圳)对推动品牌国际化不可比拟的作用,他认为“持续参展不间断参展,才能建立行业地位、不断提升品牌美誉度”。
发展到今天,飞亚达在国内市场傲立群雄,为国家航天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在国际市场上大展身手,都离不开徐东升这位职业经理人的默默推动。
作为深圳市钟表行业协会第四任会长,徐东升倾注了大量精力在行业国际化发展的工作,对于协会的内部治理也给予了具有“战略高度和格局”的支持,积极配合朱舜华秘书长的创新实践,对行业工作主动参与和推动,特别是在钟表展发展的关键时刻,持续推动与中国钟表协会合作实现中国(北京)国际钟表展与中国(深圳)国际钟表展的“两展合一”。这样的合作,为深圳钟表展近十年的成长创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钟表协会的会长和秘书长之间的和谐,分工明确同心合力在深圳市社会组织中成为典范。在他们俩的积极鼓励和支持下,承办机构深圳市晶品公司从2008年开始着手年轻化、专业化、国际化的团队建设。该公司创办人,时任协会常务副秘书长的杨景雯辞去协会专职,出任董事总经理,以时间艺术、海洋文化和城市共生为策展理念,充分学习国际成功经验,开展与瑞士、港台、国内各大城市媒体的深度合作,带领团队打造出代表深圳会展业高度的品牌展会,创意不断也收获了会展业界的一致好评。这样的合作,为深圳钟表展近十年的成长创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时间有爱公益基金”的发起人杨景雯女士和其它3位创办人。
这样的徐东升是让人瞩目的,与之共事的协会工作人员一致认为,徐东升雄狮一般的脸庞下,藏着一颗细腻的内心。
徐东升是胸怀大局观的产业升级推手、推动飞亚达表迈向国际舞台的企业家。在担任会长期间,他胸怀“一枝独秀不是春 百花齐放春满园”的战略格局,用高瞻远瞩的眼光来推动行业发展,同时倾注了大量的精力在协会秘书处“学习型组织”的建设,协助深圳市获得了“中国钟表之都”、推动深圳市钟表行业协会拿下了全国先进行业组织等多项荣誉。
时间是过往,时间是现在,
时间更是未来!
在深圳钟表展的发展过程中,还离不开中国钟表协会历任理事长——张遐龄、吉勤之、田民裕、陶小年、张宏光的关心和支持。特别是现任张宏光理事长,作为当年国家轻工部最年轻的处长,他在深圳有着20多年的工作经历,让他有机会亲眼目睹了“深圳钟表展”在市场竞争中不断进步、不断创新。
从中国钟表产业大局出发,张宏光回归中国钟表协会后,积极顺应企业的多年要求,在田民裕和陶小年两位理事长的支持下,推动“中国(北京)国际钟表展” 和“中国(深圳)国际钟表展览会”实现“两展合一”,为中国钟表业的健康发展创造了条件。
在张宏光眼中,钟表的本质是什么?是时间,而时间元素是永远存在的。当代社会离不开时间的度量。高科技更需要计时技术的高精度。
欧洲人每个人平均有超过10块手表,日本、香港人也有六七块,中国境内居民平均最多也就一两块。目前,钟表正在走向多元化,手表不再是男士的专属品,女士和孩童的手表市场正在日益拓展。此外,随着科技的发展,腕上世界成为最方便与手机等高科技连接的世界,嫁接高科技的多功能时尚手表未来前景广阔。全球的最大科技公司,纷纷切入“智能穿戴”产业的发展,腕上成为未来必争的市场。
深圳钟表展今年30岁了,在划下句号的同时,也将开启新的里程。正如2019年再次受命接任钟表协会秘书长的杨景雯所说的“30届是一个历史转折点,国际化、时尚化、科技化、年轻化,必然是钟表展面临的挑战。又有了03年面对SARS巨大危机的感觉,困难和问题不断涌来,只能顺其自然顺势而为,唯一不变的是继续坚持了近二十年的不懈努力!”
未来是什么?时尚和科技是未来钟表产品进化的方向。时尚意味着好看和紧跟潮流,每个时代的时尚产品总会待在风口浪尖。
钟表行业的未来也一定是高科技和高精度的。5G正在开启了高科技的星辰大海,工业互联的带来让人热血沸腾的同时,也将开启钟表这一腕上时尚风情的科技时间。
▲年轻、专业、国际化的团队,是深圳钟表展未来发展的保障。
来源:深圳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