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趣】古典中国文化里的时间发明

  • 行业动态
  • 2021-05-17
  • 在中国时间文化里,“时间之说”是一本内涵丰富的书,可以讲述的概念及故事很多。比如计时之器,现今我们常用的是钟表和手机,而在古代中国则要丰富有趣得多,让我们不得不感叹先人的智慧和巧夺天工的技艺。

    本期内容,就先与大家聊聊人类在天文计时领域的一个重大发明——

    作为一种计时仪器,日晷(guǐ)有着数千年的历史,也曾在世界多地被人们所使用。日晷种类多样,主要包括地平式、垂直式、赤道式。其中最经典、最传统的当数赤道式日晷,它因晷面平行于赤道而得名,在我国古代最为常见。

    那么日晷是如何工作的?古人怎样通过它获取时间呢?

    不知你是否听过这么一个词——“点卯”,这与如今的“上班打卡”有几分相似。《水浒传》中不乏这样的记载,“武松早晨去画了个卯回来”。古人为何将上班打卡称为“点卯”呢?其实,表示“卯时”相当于现在的5~7点,古代的劳动人民将一昼夜划分为十二个时辰,一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

    日晷是由晷盘晷针和底座组成,晷盘上就标有十二个时辰,分别用十二地支来表示,每个时辰下方的“初”“正”,便是将其分为两个小时,时初和时正。

    与今时的时间对应

    日晷利用太阳投射的影子来测定时刻。观测时间时日晷与地面所产生的角度十分重要,夹角一定要与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正午十分的高度角一致方才准确。那么,这个数字该如何测定呢?其实,这并不难,只需知道当地的地理纬度,用90度减去地理纬度,得到的就是这个夹角的数字。

    虽然日晷的功能强大,却也有一定限制,在一年中有两个日子日晷是无法指示时间的。

    一是夜晚和阴雨天,日晷依赖阳光缺少阳光照射,就无法显示时间;二是春分和秋分,此时太阳运行轨道与赤道的晷盘平行,除了侧面,日晷上没有影子也就无法标示时间。换言之,如果某天阳光充足,日晷却无法指示时间这天便是春分或秋分。

    值得一提的是,一些日晷两面都有刻度,在特定的时间可以看到不同的面,春分到秋分之间看一面,秋分到来年春分期间看另一面。

    文章最后,分享钟表机械师Clickspring制造的一个机械齿轮日晷,感受现代制造工艺与古代时间文化的精彩融合:



    运营 × 时刻传播

    素材来源 × 央视新闻、机械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