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时而动,顺势而行。日冕的计时功能强大,却也因阴雨天和夜晚而存在限制,为了弥补这一块的空缺,于是便有了——
漏,是指盛水漏壶,刻,当然是指附有刻度的浮箭。由漏壶水面的高低而定的浮箭刻度来计量时间。早期多为单壶泄水型漏刻,水从漏壶孔流出时,漏壶中的浮箭随水面下降,浮箭上的刻度指示时间,也称为是“沉箭法”。
不过呢这种漏刻不够精准,因为滴水的速度明显会受到壶中液位高度的影响,液位高时滴水速度较快,液位低时滴水速度较慢,箭不是匀速下降的。为了提高漏壶的计时精度,于是便又有了浮箭法。
最早的浮箭漏壶也同样是单级的,由两只漏壶组成,一只供水一只接水,浮箭就置于接水壶中,随着接水壶中的水位上升,浮箭的时刻标记也不断从壶中显露出来。但这种依然有个弊端,供水壶需要人频繁地往里加水,而且还要保持水位能大致在某一高度上以减少其排水速度的变化,费时还费力。那古人为了偷懒让时间更精准,便进一步创造出了多级漏刻装置。
中间的壶也称为补偿壶,每只漏壶依次向其下一只漏壶中滴水。这样一来,对于最下边的水壶来说,其上方的一只泄水壶因为有同样速率的来水补充,壶内液位是基本保持恒定的,其自身的滴水速度也就能保持均匀。这样一来不仅时间更为精准,而且每天只需要往最高处的壶中加一次水就够了
而由于漏刻的出现,“刻”作为一种时间单位诞生了。在商朝后代,出现了将一昼夜分为100等分的百刻制,即将一昼夜二十四小时,均分在箭刻的一百个刻度上,一个刻度就等于十四分四十秒。
百刻制一直沿用到了清代,到清初《时宪书》施行后才正式将一昼夜百刻改为九十六刻,每个时辰(两个小时)分八刻,分上四刻和下四刻,一小时为四刻,而一刻就是十五分钟,这也是一直沿用至今的时间概念。
运营 × 时刻传播
来源 × 网络
版权归原著作团队所有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商务合作
协会秘书处
☎ 0755-82949326
✉ members @ewatch.cn
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求,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