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趣】时间的制度

  • 行业动态
  • 2021-06-07
  • 5月6日刚过,已是芒种的时间,盛夏就要来了。

    人类认识时间是逐渐的,从日出到日落便是一天,到有日晷、漏刻精准记录一天的周期,无数个日夜组合起来,又发现了季节、年等更广泛的时间线,这便推动了完整的计时制度的产生,年、月、日...历法从此而来。

    而时间掌握了农耕的规律,为了准确反映一个对从事农业生产极为重要、同时又准确标志寒暑往来规律的计时办法,人们将一年365天平分为24等分,先有两分、两至这四个最重要的节气: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在此之上进行细化,再分别给予一个名称,如立春、雨水、惊蛰、春分等等,于是就形成了二十四节气的时间标识制度。

    而其中的芒种,便是盛夏与丰收的代表。

    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夏季的第三个节气。每年6月5日或6日太阳达到黄经75度便为芒种。芒种的气温显著升高,雨量比较充沛,意味着一些地区将迎来高温和丰沛的雨量,南方多地会进入梅雨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意指大麦、小麦等有芒作物种子已经成熟,抢收十分急迫。此时中国大部分地区的农业生产正处于“夏收、夏种、夏管”的“三夏”大忙季节。

    二十四节气作为我们特有的时间制度,深刻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围绕着这些节气劳作、生产、饮食、活动。比如在芒种期间,便有“送花神”、“嫁树”等有趣的习俗。而为了适应愈加炎热的天气,芒种时节一般饮食习惯也会逐渐偏向清淡。

    仲夏时节至,又是一年高考时,芒种之后,便是高考。

    话说最开始高考时间都是在每年7月7、8、9日,后来中国气象局向教育部提供了大量逐年的气温变化、降水量以及台风发生频率等相关气象信息,以供论证7月天气对于高考人群的影响。教育部据此进行对比论证后提出将高考时间改在每年的6月7、8日较为适宜。后经国务院同意正式调整。

    每年6、7月期间,高温、暴雨总是随着高考同时出现,高考学子们不仅要补习知识做好万全准备,还得注意防暑降温保证良好状态。学业就如播种,有付出才有收获,如今丰收在即,十几年的努力正是为了这一朝夕。今天正是2021年高考的第一天,无数莘莘学子正在奔赴的路上,祝高考顺利!


    运营 × 时刻传播

    来源 × 部分素材来源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商务合作

    协会秘书处

    ☎  0755-82949326

    ✉  members @ewatch.cn

    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求,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