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央视财经频道相继报道国表品牌,国表崛起未来可期

  • 行业动态
  • 2021-07-05
  • 数百年来,瑞士手表凭借精湛的工艺、考究的外观,享誉全球市场。中国的手表产业则起步较晚,很长一段时间,一些企业都是在仿制、代工、贴牌,但近几年,国产手表的设计、制造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一些国产品牌的手已经开始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

    与此同时,钟表国潮风逐步兴起,国内钟表行业加速发展,直播带货更是成为了当下钟表行业契合互联网生态的新的风口。东莞得利钟表有限公司、深圳市贝伦斯智能穿戴科技有限公司、格雅集团相继受访于央视财经,也让我们从更深层次的角度了解中国品牌的自我要求与发展方向。


    转战直播电商,提升品牌创新能力


    5月11日,中国品牌日之际,在“人人都爱中国造”这场直播带货中,主播们推荐的都是一件件设计、制造精良的“国货之光”。

    其中一款由东莞得利钟表有限公司研发具有航天元素的手表,直播售价为为2699元(接近五折的价格),在产品上线后不到7分钟,900多件手表,就被全部订购一空。

    2021年,手表的生产企业把更多精力放到线上营销,这次的直播活动是东莞得利钟表近半年里,第三次和头部的主播合作带货,今年第一季度销售额就达到了去年同期的两倍。

    和眼下火爆的销售局面不同的是,仅仅在一年前,这家公司还深陷严重的危机中。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占公司绝大部分营收的外贸贴牌代工业务,一度下滑了八成。等他们艰难地熬过2020年上半年,公司把工作重心转移到自有品牌的打造和内销市场的开拓上。

    上世纪80年代,在改革开放的热潮下,董事长梁伟浩瞅准了机遇,在广东东莞创办了这家钟表代工企业,从事“三来一补”加工业务。到90年代中期,工厂手表年生产能力达到560万只,为多个国际知名手表品牌代工。

    但“三来一补”业务繁荣的背后,是企业始终处于价值链的末端,怎样才能获得更多的利润,一直是梁伟浩的心结。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梁伟浩就不断尝试打造自主品牌,2010年后,他决定紧贴女性市场,与手镯等首饰融合,主打高性价比产品。

    2018年起,东莞得利钟表与中国探月工程展开合作,开发航天系列手表及相关衍生品。目前,他们已经推出了10款航天系列手表。虽然,这样的创新产品平均售价达公司普通产品的两倍多,但依然获得了消费者的青睐。

    新开发的航天手表,直接采用回收火箭上的材料,具备轻质化、耐高温、高硬度的特点,且非常具有纪念意义。

    要想真正做出高端腕表,不仅要靠航天元素的加持,更需要苦练内功。近年来,东莞得利钟表在工厂已经进行了数轮工艺升级。生产线上的防水测试机,均是每台耗资400万元从瑞士引进的,再也不需要一只一只手表放到水里测试。

    2017年,得利与东莞理工学院合作建立了钟表学院,由此来为企业提供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董事长梁伟浩也一直梦想着将自己的手表品牌,打造为百年品牌。


    入围钟表界“奥斯卡奖”,高端机械表崭露头角


    珠三角制造业虽然起步较晚,且大多从代工厂起步,但他们也在代工中学习,正在尝试打造自己的品牌。而如今奢侈钟表业也不再只是外国品牌的天下,在珠三角地区,手表制造商也开始将目光瞄向了高端手表市场。

    2020年,深圳市贝伦斯智能穿戴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林秉强推出了两款手表,以独特的指时方式和复杂的设计,成功入围被称为钟表界“奥斯卡奖”——瑞士日内瓦高级钟表大赏,也是当年唯一入围的中国腕表品牌。这两款手表的起售价,达到2万元左右。

    其实,林秉强在钟表界的从业时间并不算太长。2006年,他才通过手表配件,介入到这个行业。2013年,他创办了自己的手表代工厂;2014年,他又创立了自己的手表品牌,并在三年后全面进军高端复杂机械表领域。

    高端复杂机械手表,是瑞士厂商的传统优势领域,其他国家的品牌很难在此立足。进军这样一个高投入、高消耗的行业,犹如一段充满未知可能的徒步旅程,但林秉强的决心矢志不渝。

    2020年林秉强入围日内瓦高级钟表大赏的一款手表,名字叫“转子”。这款手表没有时针分针,只有一小一大两个三角转子,小转子在上指示分钟,大转子在下指示小时。

    两个三角转子的转动轨迹也是模拟转子发动机的轨迹,宛如一台发动机在手腕上转动,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但是,两个三角转子的重量是普通时针的百倍,如何让负重件承载转子时足够耐磨、坚固,这对制造工艺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林秉强和工程师在不同环境下,连续测试了30多种工艺,花了5个多月时间,终于找到了一种合适的银铜合金,制造出这个小零件。而在转子手表里,共有15个这样的小零件。

    每个零件,都要经过反复测试才能确定方案。在装配它们时,加工的精度相当于头发丝的七分之一,需要有经验的安装师手工安装。

    林秉强今年准备推出的新腕表“计划一号”,灵感源于我国的火星探测工程,设计上更加天马行空,完全打破了腕表传统的圆盘样式。表盘上两颗星球格外引人注目,分别代表地球和火星。

    “计划一号”最大的难点,是如何用只显示时分秒三种时间的机芯,驱动表盘上小时、分钟、地球自转、火星自转、星期等5组不同的显示单元。林秉强和同事花费了1年时间,设计了复杂的机械组合。

    眼下,林秉强正在设计2022年的新款,这款新表将采用他们正在自研的独特机芯,彻底解决通用机芯对复杂设计的掣肘。

    深圳市贝伦斯智能穿戴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林秉强

    目前林秉强的高端手表,通过代理在海外7个国家上市,在国内只是小范围销售。预计今年下半年,他们将通过电商在国内公开销售。


    发扬传统文化,紧跟年轻人消费需求


    今年以来手表的生产企业把更多精力放到线上发展和电商直播带货上,格雅表也抓住电商直播潮的机会,创造了平台直播带货的销售奇迹,为品牌打开了新的局面。自2021年1月份起,直播电商已占其销售额的百分之四十到五十左右。

     

    格雅集团董事长 沙林珍

    格雅集团总经理 沙琳凯

    格雅品牌事业部总经理 周才

    格雅品牌电商部总监 邓宇辉

    随着传统文化的回归以及大众愈发对文化的强烈认同感也从某种程度推动着国潮的崛起。近年来,中国传统文化越来越倍受关注,无论是诗词歌赋、故宫国宝还是京剧戏曲,都成为时下的热点甚至是潮流趋势。正因如此,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愿意为传统文化而消费,带有"中国文化"元素的时尚产品也日渐成为新生代消费者彰显自我个性、打造个人属性标签所乐于使用的一种风格。

    格雅表设计开发的理念就是坚持原创,满足市场。品牌除了将中国传统文化加以提炼,融汇创新,用腕表作为载体进行传承和发扬;也会及时捕捉时尚潮流的风向和讯息,将时下最流行的元素融进腕表的设计之中。

    格雅品牌设计总监 毛良洁

    这种设计理念在格雅表“星空”系列和“G-MAX”系列中得以完美展现。早在2010年,格雅就推出中国风“梅”、“兰”、“竹”、“菊”系列,掀起了钟表业的“国风”潮流。

    随着国家的发展,中国的文化自信力越来越强,国潮文化的影响在各行业快速发展壮大,“格雅表”在发扬和传承中国文化的领域下足功夫,紧跟年轻人消费需求,将中国文化和腕表文化紧密结合,不断创新,力求为消费者提供最时尚,最潮流,最中国的腕表产品,塑造国表典范。

    深圳作为全球主要的钟表生产和配套基地,产业链完整,形成了精密加工设备制造、机芯、表壳、表盘等完整产业链。如今,我国手表产量占全球80%,而深圳占了全国的半壁江山以上。国内产业链上下游的紧密结合,为自主研发提供了高效平台:一款新手表,从提供设计图纸到实物问世需经过一整套加工程序,在国外可能要三四个月才能完成,在国内可能只需要两周甚至更短时间。

    当前,世界钟表产业竞争格局将不再是传统产业内的竞争,而是新兴产业注入传统产业后的竞争。智能手表、互联网+等让国内钟表行业,积极参与全球钟表产业再分工,让弯道超车甚至是换道超车成为可能。格雅经过近30年的发展,依靠自主创新,提高工艺水平,完善和优化供应链的现代化生产管理模式,以雄厚实力应对行业的变幻万千,实现传统企业向现代化高科技企业的转变。

    格雅品牌供应链总监 汤新

    集群化发展,促进了整个产业链的进步。虽然国产手表还存在一些短板,但各大手表企业,都在加大研发投入。部分小众和独立制表品牌,逐渐崭露头角。中国品牌,未来可期。


    运营 × 时刻传播

    来源 × 央视财经、GEYA格雅

    转载请注明出处


    商务合作

    协会秘书处

    ☎  0755-82949326

    ✉  members @ewatch.cn

    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求,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