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东京奥运会已在昨日完美落下帷幕,中国代表团获得东京奥运奖牌榜第二,夺得38金32银18铜共88枚奖牌!其中一枚金牌便是来自对于中国人来说有点冷门的比赛:帆船帆板比赛。中国选手卢秀云斩获女子帆板冠军,为中国队赢得第20枚金牌,她也是第三位帆船项目的奥运金牌获得者。
其中还有个小故事是,这次比赛的场地是在神奈川藤泽市的训练基地江之岛,据说,这里也正是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作曲者聂耳辞世之地,这就是以汝之曲慰汝之魂吧!
自帆船列为奥运正式竞技项目的百年里,帆船其实也是金牌众多的大项,只是我国在这方面还未发展起来也就不被大众关注,在帆船这一块拿到金牌大头的还数英国,处于绝对的优势地位。当然,这与英国本就是个海洋大国有关。高额的国家投入,相关帆船协会的统筹规划治理,日常活动民众高参与度等等共同保证了英国帆船业的项目底蕴,推动英国乃至世界帆船产业的蓬勃发展,其中也带动了帆船与时计的合作。
相比一般的腕表而言,用于海上作业的腕表精密性更胜一筹。不仅需要具备更高的防水性能,同时还需备有记录倒数时间、月相盈亏、潮汐涨落等附加功能。早在1960年,CORUM昆仑表便推出了首款海军上将杯系列腕表,后来重新设计后带来了标志性设计——航海旗帜时标以及十二边形表壳。
得益于将军杯和美洲杯帆船赛,昆仑、沛纳海、爱彼等与帆船运动密切相关的钟表品牌也随之名声大振。帆船与时计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古老的大航海时代。在18世纪末开启工业化进程的西方世界,正沉浸于“乘风破浪开疆辟土”的热潮中,当时众多杰出的科学家与钟表匠便将精密制表技术发挥到与远洋航行有关的领域。
最著名的莫过于约翰·哈里森所创造出的航海钟H1,开创了航海高精度计时基础,解决了当时海航条件影响、观测难度受限、数学计算复杂等诸多困难,西方技术走在世界前列不无道理。当然,在还未发明出航海钟之前,海上计时还是大多采用了沙漏计时。
回到中国,在郑和下西洋时期,船上便也有用沙漏当作计时工具。用一个壶装满沙子,漏完一壶叫一更,一天十更便是十漏沙,而“更”在海上不仅是计时单位,也是海航的速度单位。一个船员在船头扔下一块木块,相对于海来说木块是不动的,而船是运动的,船员从船头走向船尾,若人到船尾但木块还没到船尾,就叫做“不过更”,反之则叫“过更”。虽然不能保证其精确度,但也已经是当时古人能想到的最实用办法了。
央视 《探索·发现》特别节目:《1405-郑和下西洋》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