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过,小雪至。每年的公历11月22或23日,当太阳到达黄经240°的时候,即为小雪,它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0个节气。小雪的到来,往往预示着严冬的深入。如果说立冬以后,天气还有点忽暖忽冷,可小雪一到,人们便要开始披上厚实的冬衣,这天,真正开始冷了。
明代学人王象晋《群芳谱》中有言:“小雪气寒而将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也就是说,小雪这个节气前后,由于天气变得寒冷,降雪也就开始了。但由于“地寒未甚”,所以这时的降雪还不会很大,故称“小雪”。小雪与春季的雨水、谷雨等节日一样,也是一个与降水有关的节气。
古人将二十四节气中的每个节气都等分为三,每五日为一候,从而以三候来描述每个节气的气候变化特点。
小雪之三候:
一候虹藏不见。这里的“虹”指的就是雨后的彩虹,“虹藏不见”说的是这个时节后彩虹就不见了,就像藏起来了一样。小雪节气到来之后,气温非常低,雨水在低温下便会形成冰雪,所以彩虹也就不会在这个时节出现了。
二候天腾地降。在我国传统的概念里,“天气”为阳气,“地气”为阴气,所以小雪节气的时候,阳气会上升,阴气会下降,因为阴阳一升一降两者没法相通难以达到平衡,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阴阳失调不通,从而导致万物没有生机。这便是小雪节气的一大气候特点。
三候闭塞成冬。如果说立冬意味着进入了冬天的门槛,那么小雪可以说意味着冬天正式到来了。古代的冬季比如今要难熬得多,天地间不见鸟兽,人们在播种完最后一茬冬小麦之后,也纷纷躲在屋里开始过冬了。所谓“闭塞成冬”,正是此意。
小雪节气是寒潮和强冷空气活动比较频繁的节气,强冷空气影响时,常伴有入冬第一次降雪。黄河中下游平均初雪期基本与小雪节令一致,虽然开始下雪,一般雪量较小,并且夜冻昼化。如果冷空气势力较强,暖湿气流又比较活跃的话,也有可能下大雪。而南方地区这一时节才开始陆续进入冬季。“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在长江一带能看见这类初冬景象。
小雪前后虽然气温骤冷,天气干燥,但却是制作美食的绝好时机。民间有“冬腊风腌,蓄以御冬”的习俗。很多地方的人们都会开始动手做香肠、腊肉,把多余的肉类用传统方法储备起来,待到春节时烹饪成餐桌上的各式美味佳肴。
在南方某些地方,有小雪时节有吃糍粑的习俗。有俗语说,“十月朝,糍粑碌碌烧”。“碌碌烧”是非常形象的客家语言。“碌”,是像车辘那样滚动,意思指用筷子卷起糯米粉团,像车辘那样前后上下左右四周滚动,粘上芝麻花生沙糖;“烧”,即是热气腾腾。吃糍粑一要热,二要玩,三要斗(比较),才最有乐趣,为冬日增添些许温暖与热闹的气氛。
运营 × 深圳市钟表与智能穿戴研究院
内容部分素材来源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商务合作
协会秘书处
☎ 0755-82949326
✉ members @ewatch.cn
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求,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