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计算时间的工具,太阳升起下落的时间也是不稳定的,我们还能准确感觉时间的流逝吗?
每个生物体内都有一个“生物钟”的存在,它是生物体内的一种无形的“时钟”,实际上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内在节律性,由生物体内的时间结构序所决定。地球上的所有动物都有一种叫“生物钟”的生理机制,从白天到夜晚的一个24小时循环节律,与地球自转一次正正吻合。
古希腊人最开始注意到,身边的植物每天会在固定的时间开花闭合的循环现象。18世纪时天文学家迈兰又证明了植物的开花不仅仅是对阳光做出的反应,他将含羞草放在暗室中观察,依旧可以看到它们的时间循环持续存在。
而在后来的各种验证中,这种周期性的昼夜节律似乎广泛存在,并且一些动植物的时间范围可以更加精确,比如只在夜间开放的昙花、在清晨鸣叫的公鸡等等。
而站在食物链顶端的人类同样受着生命节律的支配。我们有昼夜节律的睡眠,清醒和饮食行为都归因于生物钟作用。但抛开各种计时工具不说,如果我们感知时间流逝的方式主要是依赖我们的直觉,而且没有太阳的恒定运动做参照,我们的生物钟还能依旧精准感觉时间吗?
1989年,一位女性志愿者参加了NASA的一个实验,在这个实验中,她需要在地下洞穴当中居住210天的时间,这期间没有任何可以计算时间的工具。实验场地是地下9.14米的洞穴,和外界完全隔绝,整个洞穴的面积大约有18平方米,温度保持在23摄氏度,所有的环境都非常适合人类居住。
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实验后,实验者明显表现出了异常,她似乎已经丧失了对于时间的概念,有时会连续睡觉不停歇,还有时会超过25个小时都没有任何休息。因为担心长时间混乱的时间会让她的心理产生问题,这项原计划进行210天的实验被迫在130天就终止。但在实验者的计算中只以为自己度过了60天左右。
这样看来,我们的身体对时间的感知与现实世界的时间流逝似乎不太一致,在没有任何时间测量工具的情况下,极容易会出现时间错乱的情况,无法对时间进行准确的感知,就仿佛永远置身于南北两极的极昼极夜当中。
而在生理结构方面来看,控制节律的大脑关键结构叫SCN视交叉上核,可以处理来自视网膜的有关光明与黑暗的信息,进而支配人体的行为,日出与日落便让这部分控制产生规律与循环,从而掌握时间的流逝感,让人能感觉时间。
这种光与暗的规律切换,就仿佛是我们体内生物钟的唤醒器。如果哪天太阳不再规律,而是就像三体小说中的三体游戏那样,短暂的恒纪元不知哪天就迎来了乱纪元,那么我们对于时间的感知又该如何呢?
运营 × 深圳市钟表与智能穿戴研究院
商务合作
协会秘书处
☎ 0755-82949326
✉ members @ewatch.cn
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求,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