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趣】留在记忆中的5个时区

  • 行业动态
  • 2022-01-17
  • 在之前的推文中,我们曾经聊到过北京时间。由于我国幅员辽阔,旧中国曾经采用过5个时间标准,解放后经全国人大批准,才把“北京时间”作为全国统一的标准时间,极大地方便了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我们曾经采用过的5个时区。

    在近代以后,因战争而被迫开放的口岸城市越来越多,为了统一调度商船贸易,就需要指定同一个准确时间。上海外滩的江海关大楼上的西式大钟以及信号站就正是服务于此。

    信号站在正午时刻利用信号塔顶落球报时,并测风力。“按旗于每日上午十点钟扯起,递报吴淞口外风信,其视风之所向或大或细或晴或雨,随时改悬传报至球,则每日十一点三刻钟时升起半杆,十一点五十五分钟时升至杆顶,至十二点钟球即落下,以便居民验对时刻。”(《点石斋画报》),因为我们与外商船只贸易众多,气象信号台的时间标准与格林威治标准相似,以东经120°之时刻为标准,当时人们把这个时间标准称为“海岸时”。

    “海岸时”当时只在东部的各海关口岸实行,而在其他地区没有正式规定实施,而当时的铁路系统,以及长江一带经济繁华地区,也有开始实行“海岸时”。

    到了后来1918年北洋政府的中央观象台(即现在北京建国门南侧的古观象台)首次提出全国五个时区的划分计划,从西到东分别为昆仑时区、新藏时区、陇蜀时区、中原时区和长白时区。

    昆仑时区(GMT+5:30),以东经82度半经线之时刻为标准;新疆及西藏之西部属之。

    新藏时区(GMT+6),以东经90度经线之时刻为标准;蒙古、甘肃、青海及西康等西部,新疆及西藏之东部。

    陇蜀时区(GMT+7),以东经105度经线之时刻为标准;陕西、四川、云南、贵州等地,蒙古中部、青海及西藏之东部:

    中原标准时区(GMT+8),以东经120度经线之时刻为标准;从察哈尔、山西直至海南及台湾等地。

    长白时区(GMT+8:30),以东经127度半经线之时刻为标准;上至黑龙江下至安东地区往右。

    直到1939年抗战期间,国民政府才正式批准这种划分,之后又由于战争影响,政府迁都重庆,在抗战期间实际大家都普遍采用了陇蜀区时为标准,直至抗战胜利后才普及了五个时区的划分并使用中原标准。

    5时区使用时期从1918年到1949年,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这些时区在中国大陆便不再采用了,统一使用了北京时间,也就是大致与中原时区相同。

    而在台湾国民党集团退台后仍维持采用1912年的时区划分,所以在07年以前台湾的标准时间也依然保留有“中原标准时间”这种说法,而中国台湾“中国广播公司”早于2007年1月12日起以“现在时间”作整点报时,其实际同样是采用东八时区的区时作为标准时间,同北京时间。


    运营 × 深圳市钟表与智能穿戴研究院

    部分素材来源网络

    版权归原著作团队所有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商务合作

    协会秘书处

    ☎  0755-82949326

    ✉  members @ewatch.cn

    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求,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