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阅日历,才发觉明日便是“八九”了。可能现在许多朋友对“八九”是什么比较陌生。“八九”是一个时令词汇,指“数九”中的第八九。
"数九"是中国民间一种计算寒天与春暖花开日期的方法,中国古人习惯在冬至以后开始”数九”(也称冬九九)。即每九天算一次,称为一九、二九……直至九九。”八九“就是其中的第八个九天,在这个阶段也意味着冬天已快过去,春天即将到来。
为什么要数“九”呢?为什么不是数二、三、四、五、六、七、八呢?这与中国传统哲学中阴阳的消长有关,阳长阴消就象征暖来寒去。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九是至阳之数,又是至大之数。九个九的累加更是“最大不过”的数,“九九”意味着阳气达到了最大值。“至阳之数”的积累意味着阴气的日益消减,累至九次已到了头,意味着寒去暖来,“春已深矣”了。
”数九“习俗起源于何时,现在还没有确切的资料。据传,至少在南北朝时便已经流行。中国古代尤其北方,御寒保暖条件较后代简陋缺乏,寒冬也被视为威胁与惩罚而对天寒地冻生恐惧感,直接影响人民情绪,甚至会觉得冬季莫名奇妙漫长。当时的人们为挨过漫长冬季,发明了“数九”的计时方式以消遣。其中最广为流传的习俗便是“九九消寒歌”以及“九九消寒图”了。
随着历史发展,人们编排出了版本各异的“九九消寒歌”,如北方流行的九九民谣:“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这些歌谣巧妙地利用自然界的物候现象,生动反映九九中的各地不同的气候条件、景象特征、农事物候及风俗习惯。
与“九九歌”相映成趣的,是“九九消寒图”。据记载,自明代起,民间便开始流传贴绘“九九消寒图”的习俗。消寒图是记载进九以后天气阴晴的“日历”,人们寄望于它来预卜来年丰收。最常见的“九九消寒图”有三种图式:梅花、铜钱、文字。
”梅花“九九消寒图是择白纸一张,其上绘腊梅一株,枝上画梅花九朵,每朵梅花分九瓣,共八十一枚梅花花瓣。每朵花即是一个“九”,每一个花瓣即是一“天”。从冬至之日起,每日以笔染一枚花瓣,染完一朵梅花即是“一九”,染完九朵梅花,即是“出九”,出九之时春意至。
”铜钱“九九消寒图于宣纸之上画纵横九宫,每宫内画铜钱九枚,九宫共八十一枚铜钱,每天涂一钱,涂法是:“上点天阴下点晴,左风右雨雪中心”。民间歌谣曰:“上阴下晴雪当中,左风右雨要分清,九九八十一全点尽,春回大地草青青。”
”文字“九九消寒图此种九九消寒图一般称为:“写九”。自清朝宫廷开始流行,于宣纸之上画纵横九宫,每宫内书“九画”空心字,共九字。每过一天,以笔填实“一画”,一字填完即过“一九”,九字填完春归来。常用的九个字是:“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 九字连为一句,以表人们熬冬盼春之情。
待到九九归一,寒尽则春归。
运营 × 深圳市钟表与智能穿戴研究院
部分素材来源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商务合作
协会秘书处
☎ 0755-82949326
✉ members @ewatch.cn
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求,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