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刚刚过去的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为唤起全民对睡眠重要性的认识,2001年国际精神卫生和神经科学基金会主办的全球睡眠和健康计划发起了此项全球性的活动,意在引起人们对睡眠重要性和睡眠质量的关注,那么今天就来聊聊我们身体里的时钟。
生物钟又称生理钟。2017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颁布给了美国遗传学家杰弗里·霍尔(JeffreyC. Hall)、迈克尔·罗斯巴殊(Michael Rosbash),以及迈克尔·杨(Michael W. Young),以此表彰他们对生物钟的重大研究成果。
生物钟是生物体内自带的规律,它是生物体内一种无形的“时钟”,实际上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内在节律。它是由生物体内的时间结构序所决定,大多数生物有机体对于环境变化会作出预测和适应。
科学家研究证实,每个人从他诞生之日直至生命终结,体内都存在着多种自然节律,如体力、智力、情绪、血压、经期等,人们将这些自然节律称作生物节律或生命节奏等。
这个“隐形时钟”通过对外部信号的回应来调节我们的身体,比如说光源,生物钟根据大脑的指令,调节全身各种器官以24小时为周期发挥作用,我们的日落而作,日落而息便是从此而来。
上世纪初,德国内科医生威尔赫姆·弗里斯和一位奥地利心理学家赫尔曼·斯瓦波达,他们通过长期的临床观察,发现在病人的病症、情感以及行为的起伏中,存在着一个以23天为周期的体力盛衰和以28天为周期的情绪波动。
大约过了20年,奥地利因斯布鲁大学的阿尔弗雷特·泰尔其尔教授,在研究了数百名高中和大学学生的考试成绩后,发现人的智力是以33天为波动周期的。于是,科学家们将体力、情绪与智力盛衰起伏的周期性节奏,绘制出了三条波浪形的人体生物节律曲线图,被形象地喻为一曲优美的生命重奏。
而到了20世纪中叶,生物学家又根据生物体存在周期性循环节律活动的事实,创造了“生物钟”一词。
生物钟的存在负责控制睡眠、清醒等生物机能,当光线变暗时,大脑通过释放褪黑素到血液中,使人睡意升起;清晨天亮之后,褪黑素分泌被抑制,人开始清醒活动。在循环的24小时里,大自然分配给黑暗的这8个小时左右的时间,正是给予生物们进行自我修复和补充的时间段。
而各种人造光的出现,无形中扰乱了自然为人类调好的生物钟,若是夜晚存在强光,那么就会抑制褪黑素的分泌,导致生物钟紊乱,最终会引发失眠等严重症状。所以为什么说现代人的睡眠问题比以前更严重,也越来越多人“主动熬夜”。
再加上如果身边的生活节奏是很快的,那么许多人就会通过熬夜消耗夜间时间来补充属于“自我”的时间和释放压力,而身体则会逐渐得对这中紊乱发出信号。
为了获得更好的睡眠吃褪黑素听助眠曲来进行“全副武装”,然后为了获得更清醒的头脑又摄入过量的咖啡因,无非也是在恶性循环,用时间压榨时间。在本期推送中所分享的睡眠报告里,主动熬夜人群便是占了很大一部分,虽然熬夜是释放压力的一种方式,但对于自身生物钟培养和身体健康来说,就不是一件好事了。
运营 × 深圳市钟表与智能穿戴研究院
素材整合自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商务合作
协会秘书处
☎ 0755-82949326
✉ members @ewatch.cn
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求,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