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趣】古人笔下的早、午、晚时分

  • 行业动态
  • 2022-06-13
  • 在没有精密钟表时计的时代,要看古人的时间观念,从他们记时的方式可以考察起,大致可以分为三种:

    一是观物,遵循一些随时间流逝而运动的轨迹,创造出一些计时工具计时,观看工具的变化来得知时间,比如随太阳阴影而变化的日晷,随流水滴逝而改变位置的漏刻等

    二是观星,在入夜之后夜观星象,借由北斗七星等各星系的位置测算,再运用天干地支等计时法推算得出

    三是观色,根据天色来判断,将一天的时辰用大致的描述来表示,比如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陽中、日中、日昃、晡时、日入、黄昏、入定、夜半。

    就像之前所说的,古代的时间从来都不仅仅只有一种表达方式,在诗人的笔下,写人叙事,借景抒情等都与时间不无关系。同样的,亦有分各种记时的表达方式:记年、记月、记日、记时。

    光记日中,就产生了许多不同时分的词语。

    如形容清晨时分天刚蒙蒙亮,或是太阳初升,万物沐浴在朝阳下,诗人们会用“旦、夙、晓、曙、质明、平明、侵晨、东曦”等词来形容

    “旦辞爷娘去。”——《木兰诗》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出师表》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卖炭翁》

    “质明,避哨竹林中。”——《〈指南录〉后序》

    “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史记•留侯世家》

    “侵晨探采谁家女,手挽长条泪如雨。”——《采桑女》

    “东曦既驾,僵卧长愁。”——《促织》

    而到了灼热浓厚的正午时分,又有了“日中、晌午、亭午”之说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两小儿辩日》

    “一日晌午,谍报敌骑至。”——《冯婉贞》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三峡》

    在夕阳夜幕的画面里,氛围的渲染最是适合畅抒胸臆,“暮、日暮、薄暮、暝、昏、夕、莫夜”自然跃然纸上,给观字的人描绘画面

    “暮宿黄河边。”——《木兰诗》

    “日暮,所击杀者无虑百十人。”——《冯婉贞》

    “每薄暮下管键。”——《狱中杂记》

    “日将暮,取儿蒿葬。”——《促织》

    “晻晻日欲暝。”——《孔雀东南飞》

    “自昏达曙,目不交睫。”——《促织》)

    “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石钟山记》

    “日夕策马,候权者之门。”——明•宗臣:《报刘一丈书》

    到了入夜之后,“宵、夜阑、中夜、夜中、夜分、旦暮”等形容深夜的词语登场,或是寂静阑珊,或是街灯璀璨

    “今酒宵醒何处?”——柳永《雨霖铃》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中夜闻鸡鸣。”——《祖逖》

    “方夜中,生人与死者并踵顶而卧,无可旋避。”——《狱中杂记》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三峡》

    “闻操已向荆州,晨夜兼道。”——《赤壁之战》

    “吾攻赵,且暮且下。”——《信陵君窃符救赵》

    观星观物的方式讲究精准,而由观色所产生的时间会充满更多的想象空间,你更喜欢哪一个时分的别称呢?

     

    运营 × 深圳市钟表与智能穿戴研究院

    素材整合自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商务合作

    协会秘书处

    ☎  0755-82949326

    ✉  members @ewatch.cn

    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求,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