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趣】倏忽秋又尽,今朝恰立冬

  • 行业动态
  • 2022-11-07
  • 今天是立冬。

    立冬是二十四节气的第19个节气,也是冬季的第一个节气。立冬是秋季与冬季的交界,它的到来,代表着我们真正进入了一年的冬天。

    倏忽秋又尽,今朝恰立冬,一年时序至此。生物活动将告终了,准备藏伏避寒;农民将作物收晒完毕,收藏入库;万物的气息都慢下来,缓缓入梦,这也正应了“秋收冬藏”那句俗语。

    元代文人吴澄编著《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他将一年二十四节气分成“七十二候”,每个节气分成三候。立冬三候为:

    一候水始冰。水面开始逐渐凝结,山青水色的倒影,被洁白冰面上的灿烂光芒逐渐覆盖。

    二候地始冻。土地开始凝寒,薄薄的一层冰面下却酝酿着生机。

    三候雉入大水为蜃。古人认为,雉鸡在立冬后即化身为大蛤,天马行空般的想象,饱含的是对生命生生不息的认知。

    在古代社会,作为“四立”之一的立冬,是个非常重要的节日。在这一天,人们往往要举行收获祭祀和丰年宴会来进行祝贺。

    其中最忙的莫过于天子了。在古代,只有天子才能迎冬,且凡事需亲力亲为。

    从周代开始,在立冬日,天子会亲自率大臣们到北郊“迎冬”,并设坛举行祭祀仪式。回来后,还要奖赏和安抚为国家出过力的军烈属家庭,以及抚恤孤寡老人。

    到了汉代,汉文帝在立冬日,要赏赐文武百官,锦制的小袄。魏文帝时期,要求官员们无论贵贱,在此时。都要戴一种老百姓戴的大帽子,专门起名叫做温帽,表示冬天要来了,必须注意御寒。

    也是从汉代开始,许多地方都流行在立冬“拜师求学”。

    立冬这天,有的老师家,每逢立冬,就会像过大节一样,设宴招待前来拜望的学生。

    许多家长和学生,还会端上方盘,盘中放四碟菜、一壶酒、一只酒杯,提着果品和点心到私塾去慰问老师。

    老师一般要在厅堂里,挂上孔子的画像,学生在孔子像前,行跪拜礼,嘴里念念有词:“孔子,孔子,大哉孔子!孔子以前未有孔子,孔子以后孰如孔子!”然后学生向老师请安,仪式结束以后,学生还要帮着老师干些家务活。

    立冬到,草木凋零,蛰虫休眠,人类虽没有冬眠之说,但民间却有立冬补冬的习俗。谚语言,“立冬补冬,补嘴空”。

    北方喜欢在这天吃饺子,来源于“交子之时需吃饺子”的说法,立冬是秋冬季节之交,故交子之时的饺子不能不吃。

    在一些中国南方地区,“立冬”日杀鸡宰羊进补,一些少数民族会登山、巡田,到神庙卜岁称为“探宝”。

    在江西靖安,人们以鸡和白萝卜烧肉,鸡肉甘温,入脾胃经,萝卜在当地则有“土人参”之称。

    在潮汕地区有“立冬食蔗不会齿痛”的说法,当地认为此时吃甘蔗,既能保护牙齿,又能滋补。

    秋去,冬来,季节的变化总让人颇多感慨,此时天气,寒而不冷,仍有丝丝暖意沁人心脾,秋冬交替之际,既有秋的黄花红叶,又有冬的寂静寒意。立冬让人从烈火变成文火,回归一种凝聚的沉静。

     

    运营 × 深圳市钟表与智能穿戴研究院

    素材整合自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商务合作

    协会秘书处

    ☎  0755-82949326

    ✉  members @ewatch.cn

    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求,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