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2022年已经进入倒数了。再过几天就是冬至,北半球将迎来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
冬至,是最早被确立的一个节气,也曾经是最隆重的节日。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时间。殷周时期,规定冬至前一天为岁终之日,冬至节相当于春节。
直到汉武帝时期改成太初历,才有了现在的春节。不过,冬至一直排在二十四节气的首位,称之为“亚岁”。
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冬至也被称为“冬节”“长至节”。到现在,苗族的历法还是把冬至当新年,澳门在冬至的时候还会放假。
冬至不仅仅是一个节气,更是一个“盼团圆,愿多福“的佳节。
有关冬至吃什么,自古至今已逐渐成为约定俗成的事,南方吃汤圆,北方吃饺子,这是人们熟知的冬至习俗。
在广东潮汕地区,冬至又称“小过年”。在这一天老百姓要备足猪肉、鸡、鱼等三牲和果品,上祠堂祭拜祖先,然后家人围桌共餐。在沿海地区,则要在渔民出海捕鱼之前祭拜祖先,为渔民祈福,求神明和祖先保佑出海平安归来。
潮汕有“吃了冬节圆多一岁”之说,其中“冬节圆”就是汤圆了,在潮汕地区又叫甜丸,在冬至这一天吃甜丸的习俗几乎普及整个潮汕地区。
在很久以前,这些甜丸不仅是用来吃,人们还将甜丸贴在自家的门顶、屋梁之上,一来是这甜丸圆圆的,预示明年丰收、全家团圆,二来是为了答谢老鼠给农民送来五谷种子。如今人们也不在贴甜丸,但冬至节吃汤圆的习俗就流传至今。
泉州素来有“冬节不回家无祖”之说,故出门在外者,都会尽可能回家过节谒祖。冬节早晨,要煮甜丸汤敬奉祖先,然后合家以甜丸汤为早餐。有的人家还于餐后留下几粒米丸,粘于门上,称“敬门神”。
泉州人吃丸,称元宵丸为“头丸(圆)”,冬节为“尾丸(圆)”,这样头尾都圆,是意味着全家人整年从头到尾一切圆满。
还有南方一些地区,比较盛行吃冬至团,取其团圆的意思。每逢冬至清晨,各家各户磨糯米粉,并用糖、肉、菜、果、萝卜丝等做馅,包成冬至团,不但自家人吃,也会赠送亲友以表祝福之意。
在我国北方,则有“冬至饺子夏至面”的说法,为何冬至这一天要吃饺子呢?饺子原名“娇耳”,相传是我国医圣张仲景发明的,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了。
东汉末年,名医张仲景见很多穷苦百姓忍饥受寒,耳朵都冻烂了,于是发明了“祛寒娇耳汤”,其做法是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药材在锅里煮熬,煮好后再把这些东西捞出来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状的“娇耳”,下锅煮熟后分给病人,每人两只娇耳,一碗汤。人们吃下祛寒汤后浑身发热,血液通畅,两耳变暖,一段时间病人的烂耳朵就好了。
张仲景舍药一直持续到大年三十。大年出一,人们庆祝新年,也庆祝烂耳康复,就仿娇耳的样子做成食物,并称之为“饺耳”、“饺子”。
此后,“祛寒娇耳汤”的故事一直在民间广为流传。每逢冬至和大年初一,人们便模仿做着吃,是故形成吃饺子的习俗,连带还有“不吃饺子掉耳朵”的说法。
天寒地冻,冬日已进入全盛时期。旧时食俗更繁,人们各有不同的美食犒劳味蕾,从千年农耕文明中走出,冬至食俗从简不少。
但中国人过节总是在吃,对食物的追求也最原始地呈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热切的追求。
运营 × 深圳市钟表与智能穿戴研究院
素材整合自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商务合作
协会秘书处
☎ 0755-82949326
✉ members @ewatch.cn
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求,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