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几天就又到小寒了,每年1月5或6日,太阳走到黄经285°,便是节气小寒,它是二十四节气倒数的第二个节气。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小寒,十二月节。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则大矣。”是说寒气分大小,此时积累不多,故称小寒。
小寒、大寒是一年之中最寒冷的时节,“小寒大寒,冻成冰团”。它们俩最冷,这毫无争议。那小寒和大寒节气相比,哪个更冷呢?
似乎可以顾名思义,古人已经用名字为它们分出了大小,大寒最冷,小寒次之。
但谚语表达了人们的生活体验:“小寒胜大寒,常见不稀罕”,感觉小寒经常比大寒更冷。
按照现代气象的观测数据,全国多数地区、多数年份,还是小寒更胜一筹,虽然它叫“小”寒。
在人们的印象里 ,小寒最冷,当是枯寂,其实不然。
在小寒三候里,天地也早已有了欢喜雀跃的声音。
一候雁北乡。大雁是顺阴阳而迁移的禽鸟。虽然是年暮岁尾,但是阳气大动,大雁也振翅迎合,准备起飞。天上不再孤独,有了笔直的身影。
二侯鹊始巢。喜鹊是留鸟,小寒时节也感知到了阳气生发,便跳上了房前屋后的枝桠上,雀跃起来,筑巢迎春。
三候雉始雊。雊 [gòu]指的是野鸡鸣叫的声音。沉寂一冬的它们,因感寒冬渐去、阳气渐生,又叫唤起来,吸引异性,一起奔赴春天。
二十四节气中只有白露和小寒是完全以鸟类作为物候标识的。古人认为,“禽鸟得气之先”,鸟类在感知阴阳之气流转方面有难以比拟的天赋。
小寒节气再过五日,便有花信风至。古人认为,每一种花开之前,都会有一股风应期而至,报告花开的消息,名“花信风”。
王逵《蠡海集》记载:“自小寒至谷雨,凡四月八气二十四候。每候五日,以一花之风信应之。”是说从小寒到谷雨,八个节气中,每个节气有三股花信风,谓“二十四番花信风。”
小寒三候对应的花信分别是:一候梅花。
二候山茶。
三候水仙。
风有信,花不误,岁岁如此,永不相负。
小寒开始,正式进入隆冬。在这看似最不宜活动的时节,却依旧有其独特的风俗和热闹。
“小寒”节气中有一重要的民俗就是吃“腊八粥”。北京的腊八粥可以说是最为讲究的,掺在白米中的东西较多,如红枣、莲子、核桃、栗子、杏仁等不下20种。
在陕北高原,熬粥除了用多种米、豆之外,还得加入各种干果、豆腐和肉混合煮成。吃完以后,要将粥抹在门上、灶台上及门外树上,以驱邪避灾,迎接来年的农业大丰收。
陕西不产或者少产大米的地方,不吃腊八粥,而是吃腊八面。甘肃传统煮腊八粥用五谷、蔬菜,煮熟后除家人吃,还分送给邻里,还要用来喂家畜。武威地区讲究过“素腊八”,吃大米稠饭、扁豆饭或是稠饭,煮熟后配炸馓子、麻花同吃,民俗叫它“扁豆粥泡馓”。
在广州,小寒这一天的早上要吃糯米饭。糯米饭并不只是把糯米煮熟那么简单,里面会配上炒香的“腊味”(广东人俗称腊肠和腊肉为“腊味”)、香菜、葱花等材料,吃起来特别香。
“腊味”是煮糯米饭必备的,一方面是脂肪含量高,耐寒;另一方面是糯米本身黏性大,饭气味重,需要一些油脂类掺和吃起来才香。
伴随着小寒的到来,在凛冽的寒风中,游子纷纷开始归家,年味也日浓一日。四川等地就有谚语说:“小寒大寒,准备过年。”
市场上火红的春联,吉祥的福字,无不在提醒着人们,旧岁已近暮,新岁将登场。
运营 × 深圳市钟表与智能穿戴研究院
素材整合自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商务合作
协会秘书处
☎ 0755-82949326
✉ members @ewatch.cn
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求,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