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趣】盘点古人过年姿势

  • 行业动态
  • 2023-01-16
  • 再过四天就要过年了。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年”是最重要的节日之一。在漫长的岁月里,春节是一年中最为隆重,也最具魅力的节日,我们的祖祖辈辈都保持着这份古老的传统。

    所以为了让“年”更喜庆,我们现代人除了保留老传统,比如贴对联、贴福、挂灯笼之外,还会摆花、买些大红色的装饰品来增加喜庆的年味。

    从古至今,过年都是最为热闹非凡的,古人比之现代更甚!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古人们过年的一些花式操作。

    01古人回家“春运”难吗?

    根据中国最早的一部释义词典《尔雅》中“岁名”一条解释:

    “年”在唐尧时称为“载”、夏代称为“岁”,商代称为“祀”,一直到周代才称为“年”。

    周代已经出现了春节的雏形,古代的春运也随之出现了。

    古代春运人群的主体是学子、商人和公务人员。学子进京赶考、商人外出做生意、官员上任当官,路途往往都十分遥远。

    为了回一趟家,花在路上的时间少则半月,多则半年,费钱又费时。

    比如,在唐开元年间,像九品芝麻官这样最基层的“国家干部”,月薪不超过半两银子。如果坐马车回家,就得勒紧裤腰带,节衣缩食好几个月。

    和马车比起来,走水路就轻松多了。所以,坐船回家是古人春运时的第一选择。

    除了坐船回家,还有很多古代人会选择“就地过年”,既能免去旅途漫长的奔波,又能省下一大笔开支。

    02古人喝酒有什么讲究?

    汉代人过年,常常会喝“椒柏酒”。

    将酒用柏叶、花椒浸泡,在初一用以祭祖或献之于家长以示祝寿拜贺之意。

    饮酒前,还要致新年祝词,称之为“椒花颂”。据说喝了之后,能让身体通泰康安。

    喝椒柏酒的风俗,一直到南北朝都还很盛行。

    唐宋之间,汉族风俗于农历正月初一饮“屠苏酒”,有益气温阳、祛风散寒、避邪除祟之用。

    据说屠苏酒是汉末名医华佗创制而成,唐代名医孙思邈热情推荐,成为了历代相传的风俗。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王安石的这句诗里,便提到了这种美酒。

    现在我们过年团聚时,饮酒总是从年长者饮起。但古人饮屠苏酒却恰好相反,是从最年少的小孩饮起。

    宋朝文学家苏辙的《除日》诗道:“年年最后饮屠苏,不觉年来七十余。”说的就是这种风俗。

    03古人春节有什么活动?

    过年的时候燃放爆竹,已经有两千多年的传统。南北朝时,《荆楚岁时记》有云:

    “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春秋》谓之端月。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辟山臊恶鬼。”

    古代人认为,放鞭炮可以把疾病和灾祸都送走,寄予了新年健康平安的愿望,这个习俗就这样一代代流传了下来。

    随着朝代更迭,春节的活动也越来越有意思。

    人们在新年之际相互拜年,馈赠礼品的同时,还有舞龙、耍狮子、唱戏、说书、扭秧歌、荡秋千、踩高跷、跑旱船、做手工、玩游戏、比才艺等各种娱乐活动,各地举办的庙会活动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享乐。

    古代人过春节的传统风俗,在一代代文人墨客的笔下流传。现代人的春节和古代虽有不同,其实是一脉相承的。

     

    运营 × 深圳市钟表与智能穿戴研究院

    来源 × 咪咕阅读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商务合作

    协会秘书处

    ☎  0755-82949326

    ✉  members @ewatch.cn

    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求,请联系我们